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 不让医患发生直接金钱关系
【病因】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
【开方】不让医患发生直接金钱关系
陈克铨
分析现在的医患矛盾,离不开金钱因素。
既然谈钱,就必然涉及等价,不同的人对“等价”会有不同的标准,认识差别就会引发矛盾。患者不满:“为了支付检查费和药费,几千、几万元都交给医院,还是没有治好病,向谁讨个说法?”医生叫苦:“一个半天要看三四十个病人,只能给每人五六分钟,我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医学还没有发展到什么病都能治好,医生只能尽最大努力。”
医生和患者本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应协力同心,共诛病魔。而如今,“战友”间出现了矛盾,且矛盾不断加剧升温。医患都有责任,但根子在于公立医院的过度市场化。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多年来,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在“市场化”和“政府主导”的两条道路上反复抉择。
一段时期以来,公立医院过于看重市场属性,执行“以药补医”的补偿政策,自负盈亏,在“创收”与“发展”的利益驱使下,逐渐丧失公益性。
2009年,启动以“回归公益性”为宗旨的新一轮医改,从“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入手,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全民覆盖。
但是,公立医院改革却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改革设计以破除“以药补医”为突破口,但取消“以药补医”政策能否有效落实,关键在于解决“拿什么补医”,拿什么保障医生的收入,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出现“检查费用”补医、“过度医疗服务”等问题。
近年来,北京各大医院纷纷扩建,医院内的大楼已盖得基本饱和。
医院为维持运转,制定多项业务指标,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等。由于患者多,医疗任务明显增加,稍微有点名气的医生半天时间要看50个病人,像打仗一样,哪有时间与患者更多沟通。医院创收导向加上医患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医患失信。一旦发生医疗差错或者意外,双方就易“擦枪走火”。尤其是钱花了,病没治好,最易出现纠纷。
为解决问题,政府要起主导作用,关键的一条是不让医患发生直接的金钱关系。除挂号费等费用外,医与患之间通过第三方完成交易,这个第三方就是保险公司,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是医改不可或缺的措施。
(作者为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
- 标签:
相关新闻
-
2014 19:56
专业人士呼吁限号看病 调查显示医患矛盾病根多在沟通不畅 昨日,为期两天半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年第一届广东医患沟通技能与医生自我成长培训在...
-
2014 19:56
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伴随着低概率的脐带脱垂,在危及婴儿生命的重要一刻,产科医生却临危不乱,用非常规的手段救死扶伤(本报6月17日A07版报道《医生就地用刀...
-
2014 19:56
原标题: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是否用心非常重要。面对焦急与期盼的目光,做到有问必答、笑脸相迎、不厌其烦,自然也就让病人及家...
-
2014 19:56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日前,在全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研讨会上,南京市高淳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张跃勇就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发言,全...
-
2014 19:56
第三方调解能否公平公正,调解专家是否值得信任?在点调制推行之前,这是医患纠纷当事人心中最大的疑虑。 所谓点调制即医患双方当事人在医患纠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