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破解医患关系,“用心灵感受对方疾

发布时间: 2014-07-18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本站
ChinaDaily导读 : 原标题: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是否用心非常重要。面对焦急与期盼的目光,做到有问必答、笑脸相迎、不厌其烦,自然也就让病人及家属感觉到了用心 有时去治愈...

  原标题:“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是否用心非常重要。面对焦急与期盼的目光,做到有问必答、笑脸相迎、不厌其烦,自然也就让病人及家属感觉到了“用心”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近日,获得“中国医师奖”的一位医生,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在线访谈时,引用了这样一句医学名言,再次引发关于医患关系的思考。

  医术是心灵之术,说得通俗点,就是在为病人治病时,能够设身处地替病人着想,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情。有家医院日前在网上做了一项调查:你对眼下医院文明服务的看法?结果,71%参与的网民觉得一些医务人员“不善于用心”;而医务人员却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在短短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看病中,医务人员怎么表现出“用心”来?

  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安哥拉看望并慰问中国援安医疗队工作人员,得知队员最大的困难是语言,李克强鼓励说: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语言沟通有障碍,但可以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的确,人类有很多感情是相通的,即便不用语言,只是一个笑脸、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能传情达意。更何况,医生面对患者时,大多时候还不存在语言障碍。

  对于患者来说,医生是否用心非常重要。面对焦急与期盼的目光,对病人做到有问必答、笑脸相迎、不厌其烦,以这样的态度,让病人及家属得到安慰,自然也就感觉到了“用心”。近年来,医患纠纷逐年增多,其中的原因不能够完全归为单方面。但冷静分析,也有些医患矛盾是由非诊疗因素导致的。例如,病人就诊时医生态度生硬、解释交代不周、推诿扯皮等等。要知道,大多数患者或者家属是通情达理的,如果他们感觉到医生用心了,即使治疗结果不理想,很多人也不会埋怨。说实在的,有哪个病人到了医院会想到要得罪医生?但现在有不少医生对待病人,金口难开,甚至一脸铁青,这种态度,怎能不令病人产生“不用心”的误解?

  “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难吗?客观来说,医生每天面对众多患者,疲劳而重复的工作,他人的疾病和痛苦,让医生在身体与精神两方面,都有着巨大压力。但惟其如此,医生才更需要把医患关系还原成最基本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患者。也是在这次访谈中,一个医生提到同为医生的父亲给他的身教:给远道来求医、没钱看病更没钱吃饭的患者带饭。这个感人的细节,体现的正是把患者当成“对等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自觉生发出医德,使“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成为一种自觉。

  “用心灵感受对方疾苦”,就是强调医生和病人之间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关系。确实,医务工作是一项神圣而又十分辛苦的职业,在目前我国医疗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的情况下,他们的工作就更加辛苦。许多医务工作者长年累月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为社会作出重大贡献。希望医患双方,都能更多“用心灵感受对方”。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01日 05 版)

( 责任编辑:admin )
  • 标签:

相关新闻

  • 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 不让医患发生

    【病因】公立医院过度市场化 【开方】不让医患发生直接金钱关系 陈克铨 分析现在的医患矛盾,离不开金钱因素。 既然谈钱,就必然涉及等价,不同的人...

  • 医生平均2.4分钟看个病人 专业人士

    专业人士呼吁限号看病 调查显示医患矛盾病根多在沟通不畅 昨日,为期两天半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4年第一届广东医患沟通技能与医生自我成长培训在...

  • 非程序救治提升和谐医患关系

    一个新生命的降临伴随着低概率的脐带脱垂,在危及婴儿生命的重要一刻,产科医生却临危不乱,用非常规的手段救死扶伤(本报6月17日A07版报道《医生就地用刀...

  • 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南京模式”得

    中国江苏网7月7日讯日前,在全国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研讨会上,南京市高淳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张跃勇就南京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发言,全...

  • 厦医患纠纷调解可自主点专家 已覆

    第三方调解能否公平公正,调解专家是否值得信任?在点调制推行之前,这是医患纠纷当事人心中最大的疑虑。 所谓点调制即医患双方当事人在医患纠纷调...

回复

新闻排行榜

活动预告

  • 关于我们
  • 互联网举报
  • 防范网络诈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溜溜快讯提意见:baly13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