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实体店反攻线上“双十一” 双向融合成新格局

实体店反攻线上“双十一” 双向融合成新格局

2013-11-11 09:50:3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在电商大战的硝烟中,线下零售业已从沉睡中苏醒,开始全面反攻。相较于天猫对“双十一”的全力倾注,一些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商场、超市则利用周末的黄金时间展开反攻,提前拉开购物狂欢节的大幕。

  实体商场提前阻击

  在电商愈演愈烈的购物盛宴前,不少线下实体店都趁着“双十一”的契机提前推出促销活动,传统百货、购物中心今年变冷眼旁观为主动出击,希望能够分得一杯羹。

  在深圳,继茂业“68小时不打烊”的疯狂购物后,太阳百货在上周末推出“14周年生日嘉年华狂欢盛会”,活动从11月8日持续到11日,将折扣压低至3.8至5折。其负责人表示,店庆期间的优惠活动力度很大,早在两三个月前就组织货源,与商家商量将折扣降到最低。东门茂业店更是从1号起就推出多项活动,11月7日至11日则在华强北茂业店推出第十届会员尊享日活动。

  相对于各家商场不约而同推出的促销活动,华强北商圈则由相关管理机构组织策划了首届华强北旺购季,并于上周末启动。华强北商圈中绝大部分商家均参与了此次促销活动,餐饮机构也顺势推出美食节巩固人气。华强北街道办新闻发言人马剑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能够借此提升和增强、扩大华强北商圈的品牌以及消费文化。”

  这种热闹的线下购物狂欢并非城市个案,商业连锁巨头北京王府井百货也在11月8日至10日三天推出购物盛宴,时间刚好选在“双十一”之前。此举被业内认为这是王府井百货抵制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的反攻。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莫岱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面对双十一促销的日益扩大,线下实体商场根据自身情况推出促销措施,也是希望能够在销售潮中抢占市场。”

  触电趋势不可逆转

  面对来势汹汹的电商,线下实体店也坐不住了,纷纷涉水电商。

  易观国际分析师毛阿晶认为,无论是品牌商还是百货店,去年天猫191亿元的销售额给了他们很大的心理冲击,今年电商大战的局面也促使他们不得不正视电商的影响力。“品牌商对电商的认识存在滞后,但今年以来对电商的认识提升了不少,许多品牌商开始涉水电商平台,为将来布局。”毛阿晶说。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2万亿元,同比增长64.7%;预计2013年全年有望达到1.82万亿元,增幅约40%。其中,2012年淘宝天猫交易额首度突破万亿大关,达到了1.16万亿元,京东商城交易额突破600亿元;苏宁易购全年销售额达183.36亿元。

  这样亮眼的数据和增幅是实体店难以企及的,以王府井为例,其2012年全年营业收入为183.6亿元,正好与苏宁易购数据相当;到今年三季报,王府井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45.36亿元,而苏宁易购已经达到161.72亿元的营收规模,已经逐步拉开差距。

  虽然线下实体店纷纷涉水电商,但不少生产商线上线下的促销方式和目的大不相同。九牧王证券部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电商业务目前还是以消化库存为主,也会有网络特供商品,但我们主要还是依靠线下销售。”

  记者走访发现,许多品牌线上线下款式相差很大,线下实体店推出不少当季新款,且各种款式更为齐全,而线上则多为库存旧款。另外,天猫相关负责人表示:“折扣越低的款式存货越少。”

  对于线上线下促销的此种现象,毛阿晶认为,线下许多品牌“触电”并不深,电商平台对于他们的业绩贡献仍占比很低,所以为了自身的整体业绩,品牌商仍旧以线下为主,不过整体“触电”局面很乐观。

  双向融合成新格局

  厂商踊跃“触电”的现象获得了分析师们的赞赏。“相对于单纯的线下促销,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显然更符合实体店的长远发展,凭借线上促销招揽人气,线下展示、体验以及渠道等各方面的优势,O2O的商业模式显然已经成为新趋势。”莫岱青认为。

  作为线上第一平台,天猫今年就主动与银泰合作,进行了融合性的探索。

  而事实上,在天猫与银泰合作之前,苏宁云商已经在从事这类尝试。苏宁华强北门店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们的线上网络和线下实体门店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无缝衔接。”苏宁今年6月推出线上线下同价,并调整了销售模式,此次“双十一”,公司将再次推出两种全新的购物模式——PPTV的OVO(互动视频购物模式)以及云信购物。

  所谓的OVO,是苏宁利用其PPTV客户端为主阵地的多屏互动团购直播区,通过互联网在苏宁门店、苏宁易购网站、手机客户端同步视频直播,根据全国线上线下顾客的限时报名数量给予台阶式的让利额度。苏宁“云信”则支持聊天、话题参与、微博分享等功能,形成有效沟通和互动。(见习记者 邝龙 马玲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