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O2O成双十一新玩法 预计网购人数达2.4亿

O2O成双十一新玩法 预计网购人数达2.4亿

2013-11-11 09:37:02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拖把叠加起来相当于23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乐高积木可搭建出一个迪拜塔,奶粉可供全国新生儿食用一个月……如此规模的商家备货,宣告了又一个“双十一”的来临。这个人为打造的“消费时点”,正刺激着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与此同时,700多亿元销售额、1.5亿包裹、日均处理7000万件快递,在史上最大网购潮来袭之际,一些共同的疑问是:“双十一”会否再次遭遇“冰火两重天”,缺货、超卖、慢递、错发等问题会否再次困扰消费者,“双十一”离真正的“中国消费者日”仍有多远?

  促销花样:

  O2O模式是主打新玩法

  “对不起!我们平时一直没有给您最给力的优惠,我们唯一拥有的就是双十一的疯狂”“2亿元红包直接抵现!还不快抢”“双十一狂欢曝光,全场2-5折,提前加购物车哦”……

  临近“双十一”,王先生的手机中塞满商家促销的短信,上下班和上网时,也会不断遭遇此类广告。“这就是强行植入啊!”王先生笑称,去年他并没加入购物大潮,但今年“架不住”这样的强势宣传和好奇心,已经在购物车里放了好几样商品。

  自2009年开始,“双十一”从孤零零的“光棍节”逐渐演变成热闹闹的网购狂欢节,商家备战一年比一年充分,据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运营官张勇透露,“双十一”当天的节目单就像“春晚”一样,“是以半小时为计来排的,重要时段是以分钟来排的”。

  对中国消费者来说或许还有些陌生的O2O模式,是电商在今年“双十一”主打的新玩法。天猫此前宣布,将在购物狂欢节整合覆盖全国1000多市县的3万家线下门店,为消费者打造线上线下共同狂欢。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品牌商之外,商场也加入这场盛宴中,银泰商业集团旗下的35个实体店及北京、天津的多家大悦城都参与其中。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的一家品牌鞋店,正在试用O2O购物的吕小姐说,每次电商大促前,自己都不得不去实体店先试好衣服、偷偷抄下货号再去网上购买,“像做贼一样,尤其是营业员贴身服务的鞋店,有时只能靠短时记忆把后面五六位背下来,然后去网上‘寻找真身’”。“现在很多商品上有二维码,只要扫一扫就能直接放入购物车,还能有代金券,方便多了。”

  除了O2O模式外,移动互联网也成为商家们争相开辟的“新战场”。如今年某电商推出的“红包裂变”活动,旨在将朋友之间的交流引入购物过程,借助好友关系来刺激电商平台的运营。

  吐槽盘点:

  虚假价格 “超卖”卖光

  一边是商家摩拳擦掌花样百出,另一边却并非所有消费者都欣然买账。经历了4年的喧嚣,消费者愈发理性,也更为注重消费体验,这从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些“吐槽”中可见一斑:“数学老师问,199的一半是多少?学生回答:199.5。老师怒道,谁教的你们?学生答,淘宝商城双11活动就是这样算的。”

  虚假价格、“超卖”卖光、快递不快等问题成为消费者“吐槽”集中点。据业内人士介绍,所谓明降暗涨,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双十一”来临之前先调高价格,再宣称“大打折扣”,而实际价格相差不多;二是偷梁换柱、以次充好,将库存产品甚至已经淘汰下市产品拿出来销售。

  2012年的购物狂欢节后,“超卖”一词被广大消费者所熟悉,即消费者下单支付货款后,商家却以“系统出错造成超卖”等理由取消订单、拒不发货。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说,这一问题背后,不乏商家利用双十一来提升排名的现象,可以通过引入商家信用评价体系来规避此类问题。

  此外,因为电商销售量激增而导致的快递变慢递问题更是引发强烈“吐槽”。据中国快递协会秘书长兼常务副会长李惠德介绍,今年“双十一”除了淘宝、天猫外,京东商城、当当、亚马逊等均宣称将举行大型优惠活动。预计在消化网商促销的11月11日至16日期间,快递日均处理量将达5300万件,日最高处理量可能突破7000万件,“这对快递业是很大的挑战”。

  “历年‘双十一’过程中的系统宕机、堵塞,以及电商和快递公司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等问题,一方面反映了需求的管涌,另一方面也要求电商企业提高自身的数据能力和服务水平。”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说。

  ■数据

  “双十一”销售额达772亿

  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有92%的网购用户表示会在2013年的“双十一”网购,人数达2.4亿人,预计在天猫、淘宝、京东、苏宁、易迅、唯品会等电商网站将产生772亿元人民币的消费,2013年全年网络购物市场总体规模预计将突破2万亿元人民币。

  ■观点

  打造费者日仍需时日

  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主任胡延平:“双十一”已成为引领社会消费潮流的主流化市场现象、商业事件。目前政府应就此制定整体战略,推出切实有效、促进其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银行与第三方支付之间的限额等产业瓶颈,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之间的机制冲突,传统零售业与互联网电商的利益冲突,都是目前难以忽视的发展障碍,“要打造真正的中国消费者日仍需时日。 ”

  [“双十一”消费时点·评论]

  “双十一”如何真正成为中国消费者日?

  据新华社南京11月8日电

  11月11日光棍节?你out了,现在这叫“中国消费者日”!

  315没人购物,“双十一”玩命秒杀。只用了4年时间,“双十一”成功让大家忘记了别的购物档期,成为中国版的黑色星期五。也只用了4年时间,没有任何背景的草根“双十一”变得日益“高大上”:从淘宝一家独乐,变成电商大战,又进化成新消费模式与传统消费模式的大战;秒杀手段从猛点鼠标变成了猛刷客户端;参与者也从年轻人泛化到了全民狂欢……预热期提前再提前,购物车积累着不可抑制的消费冲动,期待11月11日零点到来时的释放。

  今年的“双十一”有一个令人伤感的开头。快递员之死,从一个黑色的侧面折射出“双十一”消费盛宴的饕餮嘴脸。面对濒临崩溃的快递大军,马云也不得不在“双十一”到来之前就放出风声,“我们要控制,要不物流就瘫痪了。今年快递包裹量要超越美国。 ”他在毫不掩饰地暗示消费者,别指望物美价廉还神速。

  拼体力的显然不止是快递员。随着“PK”战的不断升级,网上网下的商家也难言轻松,而原本一直站在幕后偷笑的消费者,随着加深体验,也日益发现自己只不过是想象中的渔翁,无论是蓬头垢面零点秒杀,还是请假称病只为抢购,甚至网店也开始出现了先提价后打折的伪让利。消费者为“双十一”付出的精力、体力,以及被骗上当的郁闷感,大大超过了那点商家的让利。

  如果拼体力成为“双十一”的共同感受,那么节日就难称节日,而成为劫日。

  “双十一”如何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消费者日?寄望卖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弃逐利冲动,自觉投入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愿望美好,却不现实。归根结底,一个网购打折日之所以演变得疯狂又令人如此疲惫,还在于流通环节太多导致消费成本居高不下,让欲求不满的中国消费者面对偶尔的超高性价比难以淡定。通过改革稀释这种疲惫感,也许可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