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了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201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7.7%,超过7.5%的全年预期目标。
“2013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用三个字来说明一下,就是稳、进、好。”对于2013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给出以上评价。
对于今年经济形势,专家表示,改革红利将释放更多发展潜能,助力经济继续稳中向好,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债务风险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值得关注。
数据▶▷全球独领风骚:经济增长7.7%物价涨幅2.6%
马建堂解读称,“稳”体现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表现为增长平稳,就业稳定,物价平稳,农业稳固。“国民经济增长7.7%,与上年持平;去年全年CPI上涨2.6%,低于物价调控目标;去年城镇新增就业超过一千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粮食总产量跃上12000亿斤大台阶。”
“经济增长7.7%,物价控制在2.6%,这样一个搭配是非常不容易,而且某种程度上在全球恐怕也是独领风骚。”马建堂称。
马建堂进一步指出,“进”主要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表现为产业结构优化,需求结构改善,区域协调性增强,收入分配比例进一步合理。“第三产业去年占比提高到46.1%,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代表产业结构的优化;中西部地区GDP占比44.4%,比2012年提高0.2个百分点,代表区域结构的改进。”
在解读“好”时,马建堂说,这主要体现在效益回升,质量好转,民生改善和升级加快。
他举例,“比方说去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前11个月增长13.2%。财政收入总体好转,特别是中央收入一度出现负增长的局面。财政收入增长逐季好转,前三季度分别增长6.9%、8.1%和11.2%。劳动生产率在稳步提高,全部就业人口生产的GDP,如果作为劳动生产率指标的话,去年比前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也下降了3.7%”。
在三驾马车对经济的贡献方面,马建堂指出,2013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50%,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是54.4%,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是-4.4%。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给南方日报记者的报告也指出,尽管2013年年初受到中央八项规定影响,高端消费品销售出现下降,但在住房与汽车等相关消费的带动下,消费仍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
报告并称,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未来经济转型重心在促进内需,特别是消费方面,随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未来国内消费增长空间巨大。
析因▶▷创新调控方式:明确区间稳定政策
对于完成年初所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马建堂解释称,一方面是全国人民奋力创新、改革进取的结果;另一方面与发达经济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向好有关系。
马建堂还特别强调,国民经济在2013年中期开始能够稳住并逐步向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央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
“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可以归纳为16个字:明确区间,稳定政策,重在改调,长短结合。”
马建堂解释,“明确区间”是指中央明确提出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胀的上限。明确区间以后,增强了社会信心,稳定了社会预期。
去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马建堂还特别指出,明确区间,无论是下限的保增长、保就业,还是上限的稳通胀,根本上还是为了改善民生,还是确保人民的就业能够增长,收入能够不受物价上涨过多的影响,实际上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在宏观调控方式中的体现。
“稳定政策”,主要是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为市场主体创造了一个可以预期的平稳的政策环境,防止了政策不当变动对市场机制的干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经济稳中向好,但去年7.7%的增速依然是创14年以来新低,而单从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来看,相比三季度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环比则回落0.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报告分析指出,基数原因和投资增速放缓是四季度增速略有回落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对于增速的回落,业界专家均表示,在全世界经济均出现下滑的环境下,我国经济保持基本稳定已实属不易。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晓蕾也坦言,7.7%的GDP增速符合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符合预期。她并指出,不需对几个百分点的数据过度关注,其不会造成冲击性影响。
趋势▶▷改革红利释放:2014年经济仍将稳中有进
对于今年经济走势,马建堂称,我国的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的大格局仍然在推进过程中,这将产生巨大的投资需求,也会产生相应的消费需求,还会改进供给的效率。
与此同时,去年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措施,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方便创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规划了未来的改革发展蓝图。马建堂表示,这些均将激发我国发展的内生活力,激发市场的创造力和企业主体的创造力,同时调动挖掘我国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潜力。
“改革将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缓解潜在增速放缓压力。”交通银行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也向南方日报记者指出,改革将成为我国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很重要原因。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未来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同时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推进土地市场化建设;通过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唐建伟称,随着这些要素资源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定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而提升经济效率。
“我国在技术进步和创新方面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技术进步带来的效应也将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唐建伟进一步指出,通过调整与国际对接方式,仍可继续享受全球化红利。“未来通过上海自贸区等的改革试验,适应全球贸易与投资的新规则与新趋势,进而重新融入全球化的大潮,将中国经济提升到新的层次。”
“虽然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但由于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高,未来十年左右我国潜在增速仍可达到约7.6%的水平,资本效率稳定,增长质量得以持续提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报告预测。
左晓蕾也表示,2014年,我国经济仍将延续平稳态势,且随着改革红利的逐步释放,我国经济朝着更重质量的方向发展。
不过,马建堂也强调,2014年经济运行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要继续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要解决好债务风险问题,进一步化解产能过剩,也要应付可能随时出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动荡。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