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内 > 理性看上市公司争开银行

理性看上市公司争开银行

2013-10-08 16:49:03 来源:河北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段子,叫“阿猫阿狗都来开银行”。曾几何时,企业一窝蜂地做地产,如今又争先恐后地开银行:腾讯开银行、美的开银行、新希望开银行……虽然消息公布后,二级市场反应热烈,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一路飙升。然而,许多专家表示,上市公司批量设立民营银行前景堪忧。笔者也认为,如今的大批量上市公司去设立民营银行的风险要比10年前的众企业争相投资房地产大得多。

  从目前表示要设立银行的公司来看,包括纺织、家电连锁、地产企业等,这些企业对资金需求量都很大,而设立银行就可以解决资金问题。当然,除了解决融资难题,银行业的巨额利润也是吸引民企争相办银行的动力之一。

  几年前企业一窝蜂做地产,如今风水转到开银行。开银行,从侧面反映了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挤压:实体经济给银行打工。以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例,2012年末工行的市值为2364亿美元,连续第五年蝉联全球市值最大银行。从赚钱能力上看,连三大石油巨头都要给银行业让路。此外,银行业的ROE水平(净资产利润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上市银行的平均ROE2011年为21.33%,远高于实体产业。追求高利润,是很多上市公司成立银行的内在动力。

  然而,对于多家公司追逐热点、想成立民营银行,有业内人士提醒:目前利率市场化已逐渐放开,未来银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净息差收缩是必然趋势。未来的民营银行拿什么与国有银行竞争?还有不良资产出现该如何处置?这些都还不得而知,上市公司不能只想着一旦设立民营银行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与当年企业一窝蜂投资房地产比起来,房地产投资属于实体投资,在当年是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完成开发的,不完全依赖资本金,这10年里的投资赚钱了,未来的房地产可以向养老地产等专业方向发展,即使认为自己赚不了钱还可以将未开发的土地转让,从而全身而退;而民营银行则不同,需要专业的团队以及极高的风险管控能力,如果发生风险,在法律上是无路可退的。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