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美国发生债务上限危机,部分政府机构被迫关门,由此产生美债违约,冲击经济复苏的市场忧虑,暂时压制大宗商品行情。由于美债危机最终会获得解决,解决途径最终指向继续印钞,超量流动性供应环境依旧,美联储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方针没有改变,以及实体经济需求逐步旺盛,大宗商品远期价格还是震荡向上。
一、美债危机暂时压制商品价格
今年10月伊始,在美国联邦财政2013财年结束后,美国国会未能通过新预算案,美国政府部分机构已于10月1日起被迫关门。不仅如此,如果国会不提高举债上限,到10月17日不能再举新债,届时政府手头缺钱,还有可能发生债务违约,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混乱,冲击脆弱的经济复苏,减弱实体经济需求。有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关门每持续1周,今年第四季度GDP年化增长率将下降0.1-0.2个百分点。若考虑私营部门和整体信心遭受的冲击,政府每关门1天GDP增速将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需求是商品行情扬升的最重要基础,往往超出美元指数等货币因素影响。因此,尽管美国政府“关门”,使得美元一度跌破80点关口,但金属、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升反降,其中纽约原油期货12月合约价格一度跌至每桶100美元边缘,黄金价格也回落至1300美元/盎司下方。预计受到美债危机前景不确定性影响,短时期内市场忧虑情绪弥漫,大宗商品行情相对低迷,难以强劲回升。
二、美债危机最终解决意味着继续印钞
因为不提高举债上限所引发的美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美国国会两党争斗的产物。即便两党激烈斗争,也有其底线:不会真正让美国政府长时间停摆,损害经济复苏,导致大量失业。这是争斗双方谁也承受不了的。其实,历史上美国政府先后有过17次程度不同的关门经历。估计这一次也将有惊无险,最终以提高债务上限过关。
提高债务上限意味着美联储必须继续印钞。这是因为:债务天花板升高后美国政府债务将继续增加。美国财政部网站显示,截止到2012年末,美国已发行公债16.43万亿美元。进入2013年后,公共债务继续增加,已经接近16.7万亿的上限。这么多国债由谁来买?美国政府虽然可以通过市场发行卖出一些,比如中国政府就会持续不断地购进美国国债,但无论如何不能满足全部发债需求,尤其是在美债信誉发生动摇的今天,估计今后通过市场满足全部发债需求的比例可能越来越低,其中很大部分国债要靠美联储来购买,也就是说,美联储必须继续印钞。
此外,美国政府还有着庞大旧债还本付息问题。据有关资料,自1960年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已经上调了79次,平均间隔时间不足10个月。自奥巴马任职以来,美国国会先后4次升高债务天花板,所增加的债务总额为5.4万亿美元。近十年来,美国政府每年的借款包括债务再融资规模平均超过4万亿美元,随着债务雪球越滚越大,利息负担亦不断加重。有人测算,按照现在利息增速,未来10年美国仅债务利息支出将达到1.1万亿美元,占GDP4.7%。也就是说,未来10年美国GDP需增长4.7%,才够支付债务利息,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虽然有着全球最多的黄金储备,有着重要企业资产、土地、矿产、高薪技术等,但美国决不会加以变卖,以真金白银形式还偿还本息。剩下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印钞还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政府不会违约,因为他可以无限制印钞,要多少印多少,理论上根本不存在无钱还债付息问题。既然如此,美国政府为什么还要债务违约呢?
美联储大量印钞不仅用来还本付息,而且可以全球无偿购物,支付庞大军费与美国居民福利开支。当然,美国政府也会掌握印钞节奏与技巧,在向市场大量释放流动性的同时,继续维护美元强势货币——世界第一储备货币的地位,避免这一巨大战略好处的丧失。包括美联储数次放风退出QE进行前瞻性引导,事到临头又按兵不动,都是这种技巧与节奏的体现。而事实上美联储也确实做到了“鱼与熊掌”兼得。二战以后,尽管美联储一直超量印钞,美元持续性贬值,今年9月份美元指数还累计下跌了2.2%,但美债还能够维持AAA评级不变,美元至今仍是世界头号储备货币,没有其它货币可以取代,至少20年内都将如此。
美联储所以能够超量印刷货币有恃无恐,还在于得到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的默许与仿效,有的国家比如日本还是始作俑者。据有关资料,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除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逼近4万亿美元高位之外,日本央行(BOJ)、欧洲央行(ECB)以及英国央行(BOE)也都大量印钞,上述四家央行的印钞规模共计超过了9万亿美元。
即便美联储退出QE,不再超量印刷钞票,而欧元区、日本等国家与地区也不会跟进。欧洲央行副行长最近公开表示,欧洲央行不排除进一步降低利率的可能;日本央行贬值日元刺激经济增长的既定方针亦不会轻易改变。所有这些,岂不是将美元推入长期上升通道。其结果美国偿债成本不断提高,进口商品越来越贵,不仅要让美国将过去因为美元贬值所攫取的巨大好处吐出来,而且还会沉重打击美国出口竞争力,损害现阶段复苏势头,降低就业率。这是美国政府无论如何也不会干的,一定会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反制。
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印钞势必成为美国破解债务危机的不二选择。从眼前来看,美债危机增添了退出QE的不确定性。从长远来看,美联储也不会真正退出QE,改选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战略方针,只是不断变换形式,“温水煮青蛙”而已。
三、继续货币宽松将从三方面推高市场价格
总体而言,今后石油、矿山、金属、谷物、橡胶等大宗商品市场行情,主要受到货币供应与实体经济需求两大因素影响。美债危机在暂时压制大宗商品行情以后,会因为债务危机的解决,而从三个方面推高远期市场价格。
第一个方面是商品宽松货币溢价得以继续。缺乏物资保证的过量货币供应,会使得商品产生“溢价”。由于美联储不会真的放弃长期势弱势美元方针,不会拱手让出印钞全球还债、购物与转嫁军费的巨大好处,因此没有相应物资保证的大规模美元超量供应,即美联储QE还将持续下去,以及其他国家竞相仿效,这就使得商品溢价的宽松货币环境难以获得真正改变。
第二个方面是宽松货币保障经济复苏,商品行情将受到实体经济需求旺盛支撑。不可否认,近年来世界各国所实施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确实将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拉了出来,避免了前所未有经济大萧条的发生。现今中国、美国、英国、欧元区等全球制造业普遍较为强劲的扩张,相继创下一段时期以来新高,反映的就是这种经济复苏势头。制造业为大宗商品消费的最重要领域。 随着全球制造业PMI指数的较为强劲扬升,将会显著增加该领域中的原材料需求,并向其它经济领域扩展。而实体经济需求的重回旺盛增长轨道,又将极大提振投资者信心,使得大量投机资本卷土重来,推波助澜大宗商品行情。
第三个方面是印钞一定程度上损害美元信誉。美联储事实上的弱势美元方针,尤其是以通过大量印钞解决债务危机,其结果势必动摇美元信誉基础。尽管因为美债危机可能打击经济复苏的市场忧虑,使得大宗商品并不理会美元指数下降而一同跌落,但这只是暂时的。随着全球经济重回稳定复苏轨道,美元指数的回落势必推高主要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
由此可见,受到上述三重因素推动,美债危机过后,大宗商品中远期行情仍将震荡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