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社交金融“1333”战略亮相
平安集团董事长
马明哲:
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两块个人业务是“资产”和“健康”。
平安掌握的很多金融与健康数据,有些连央行都拿不到。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平安是新来的“小伙伴”,会向百度、阿里、腾讯(BAT)等前辈学习。
本报讯 “十年内60%以上的信用卡都将被取代,金融机构网点的前台将会走向四化:小型化、社区化、智能化、标准化。”在昨日中国平安举办的互联网金融战略春茗沟通会上,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首次公开“1333”社交金融服务平台战略。作为平安社交金融战略的创新产品,壹钱包内测版昨日也正式上线,针对平安内部员工及部分客户进行测试。
昨日,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总经理任汇川携平安互联网金融“5虎将”出席沟通会。据介绍,作为平安互联网金融核心团队,这是“五虎将”首次集体公开亮相,他们分别为平安集团首席运营官(COO)兼首席信息执行官(CIO)陈心颖、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平安付董事长王洁凤、平安健康险董事长王涛、平安金融科技董事长吴世雄。
马明哲介绍,一方面,平安传统金融业务积极落实“金融超市,客户迁徙”两项核心工作,深化推进“一个客户,一个账户,多个产品,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动保险客户迁徙到银行和资产管理。同时推动传统金融业务的远程化服务。另一方面,平安的互联网金融立足于社交金融,将金融融入“医、食、住、行、玩”的生活场景,将主要依托1个钱包:壹钱包;实现3大功能: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覆盖3层用户:平安员工、平安客户、社会大众;历经3个阶段:基础整合、金融整合、服务整合;以及逐步推出333项生活场景应用,概括起来,即“1333”战略。
谈及与互联网“二马”之间的关系,马明哲表示,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平安是新来的“小伙伴”,会向百度、阿里、腾讯(BAT)等前辈学习。平安与BAT绝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各有特色,相互补充。他说,互联网上最赚钱的两块个人业务是“资产”和“健康”,而平安壹钱包与微信支付或支付宝钱包的最大差异就在于:平安壹钱包的两个支柱是“资产”与“健康”,平安拥有这两块领域的大量数据,且有深度的理解。“不要把我们当成社交通信与简单支付的工具。”
未来平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着力打造管理财富、管理健康、管理生活三大核心功能。马明哲认为,平安的核心支柱在于资产与健康两大支柱,平安掌握的很多金融与健康数据,有些连央行都拿不到。
壹钱包内测版上线
1月16日上线的壹钱包内测版由平安付负责开发。平安付的董事长王洁凤在会上表示,此次推出的壹钱包测试版主要具备转账支付和社交聊天功能,随着壹钱包产品的进一步升级,中国平安的金融全牌照优势将让壹钱包的功能拥有更多可能,未来将成为一款能“赚钱”、“花钱”、“省钱”、“借钱”、“打电话聊天”的电子钱包。
据王洁凤介绍,未来通过“壹钱包”,用户将能够投资平安旗下及各家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借钱”指的是“壹钱包”兼具信用支付的功能,可以先花钱再还钱。作为春节前上线的测试版,其还具有“发红包”、“讨红包”的功能。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