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专家观点 > 邱晓华:时代正在变革,发展需要转型

邱晓华:时代正在变革,发展需要转型

2014-01-06 10:48:11 来源:中国日报网企业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

        近日,适逢钱伯海先生诞辰85周年,厦大经济学院举办相关纪念活动暨经济与统计发展研究高峰论坛。原国家统计局局长,现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邱晓华博士回到母校厦门大学,进行主题为“变革与转型”的专题讲座。 邱晓华是最值得一提的“钱门弟子”之一,在中国素有“数字先生”之称。在恩师钱伯海诞辰85周年纪念之际,邱晓华感恩之心溢于言表。他说,作为钱伯海教授的学生,自己曾错失了两次重大活动,一次是2001年庆祝钱先生从教50周年纪念日。大雪漫天航班误点,实在无法赶到。另一次是钱教授仙逝的时候。当时的他在海外参加联合国统计大会,没办法赶到现场,为此心中仍旧有愧。而这次,终于有机会弥补前两次的遗憾,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在纪念活动的专题讲座中,邱晓华指出,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以后,世界处在一个寻求新动力,迎接新发展的一个阶段。调速,换挡,升级是中国现今面临的重要任务。而实践也告诉我们,每一次的转型成功后整个现状都会是脱胎换骨,迎来新的发展。反之,不能完成顺利的转型,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将处在经济不断的徘回,甚至是衰退倒退的过程当中。

  中国发展经历了三次战略机遇期 正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

  “从中国的变革与转型来看,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三次战略机遇期。”邱晓华说,第一次机遇是1978年到199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中心,转为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搞活,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使得中国吃饭穿衣得到很好的解决。十二届三中全会有一系列改革,财税体制、投融资体制、价格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的改革,这些重大的事件极大地推动了我们中国在80年代快速的成长。第二次是1992年到2000年,小平同志南巡,突破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理论障碍,中国的改革发展再一次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就是计划市场不再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制度的标志,而仅仅是一个国家实现经济发展的手段。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决定》,分税制改革,货币金融外汇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第三次机遇期是进入新世纪的前十年,中国2001年正式进入WTO,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决定》在这个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开放型的经济高歌猛进,刚刚过去的十年,对我们国家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赢得了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的全球化红利,利用外资在过去十年大幅度增加,对外贸易在过去十年大幅度增加。

  邱晓华认为,我们梦寐以求的实现的强国之梦,通过六十多年的新中国发展,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建设,我们确实比别人用更短的时间走完了更长的一段路程。从理想直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确实在变大,但这不是强。现今的中国处在一个外部矛盾重重,内部矛盾不断显现,内忧外患的环境当中。国际国内各种困难挑战交织,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盈利空间受挤压,民众遇到经济社会转型的阵痛、利益摩擦、理念冲撞居多,思想动荡加剧,给今后的发展增添了变数。

  他还说,国人的不满意不开心处在一个量变的阶段,若不去重视它解决它,就可能发生质变,一旦发生质变,我们将离现代化,离强国的目标再度拉大距离。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变革与转型是实现新发展的两大关键,早变早转早主动,迟变迟转迟被动,不动不转势必落后。

  发展的第四轮机遇期正在来临,未来的宏观政策相对稳定

  邱晓华分析,党的十八大实现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中国进入习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起点,变革与转型进入新阶段。从政府管理的思路来看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管理是以大投资、宽货币、高出口为主的需求管理,而现在是不是已经进入到以调结构、解决结构性的问题,促进供给管理,这是从产业角度来说的。从要素角度来说,也在逐步的强化供给管理,包括生产成本、要素的一些改革。另外是从激活微观方面,包括简政放权,也是从新的生产主体的角度来说,也是要激活生产的主体。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全国深化改革宏伟蓝图,《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决定》两万余字,60条,16项,300余个具体改革内容。涉及范围广、举措力度大、内容有新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发展,其深远意义和深刻影响将逐渐显现。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面貌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人民的生活、生产环境也将出现重大的改变。

  同时邱晓华指出,我们所谓的改革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和发展,绝不是推倒重来。中国目前仍处于爬坡过坎阶段,微观层面的困难期还没过去,企业还得有几年苦日子。宏观政策相对稳定,没有太大变化,总的是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稳中求进为工作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促进经济合理增长和社会和谐。(本文记者  蔡蜜娜)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