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道 > 经营管理 > 远洋地产欲加快存货周转 总裁称考虑95折促销

远洋地产欲加快存货周转 总裁称考虑95折促销

2014-04-21 17:10:11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远洋2014年业绩指标最亮丽的不是销售额,而是我们的周转率,我们内部定的目标是将周转率由23%左右提升至30%以上。”远洋地产总裁李明向记者表示,在控制总资产规模的前提下,远洋要加快销售速度,特别是去库存的速度。

  事实上,对曾拿过“地王”的远洋地产来说,其周转速度确实受到一定影响。对此,李明解释道,2013年,在远洋21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接近300万平方米为商业物业,而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持有型商用物业,这影响了远洋2013年的毛利率水平和周转速度。

  “今年销售目标是400亿元,可售资源约730亿元,去化率为50%左右。”为了达到快速去化,加快周转的目标,李明称,“我们有促销的想法,特别是存货量大的城市,预计有5%左右的优惠”。不过,李明强调,远洋的项目在定价上一直比较合理,因此不存在降价忧虑,但目前考虑开展适度优惠活动。

  加快存货销售速度

  “提高周转要多管齐下,除了控制资产规模外,还要适量开发,盘活存量,促进销售。”李明表示,降低存货是提高周转率最快的方式,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快销售速度,特别是去库存的速度。

  “对远洋来讲,存货中的滞销项目是指拿到销售许可证一年以上的,拿到销售许可证跨年度或者达3个月以上的为续销项目。”李明表示,以此来划分,远洋滞销的项目货值约为100亿元,但就目前的项目定价和市场情况来看,即使是滞销项目,销售压力也并不大。

  实际上,远洋地产2013年年报显示,杭州、秦皇岛、三亚、海口等二、三线城市存货量较大。此外,在天津、秦皇岛、抚顺三地,远洋都有超过100万平方米的项目。对此,李明坦言,在杭州的三个项目中,除了一个快销类项目外,其余两个续销项目存货值约10亿元,滞销货值不到2亿元。

  “远洋是不留存货的,除了车库外,没有(销售)超过3年以上的产品,超过两年一般都会清盘。”李明表示,如果这些城市未来土地要溢价,那说明市场不错,但目前现实不是这样,因此与许多房企一样,远洋在这些城市的未来经营方向上可能需要调整。

  李明坦言,在远洋目前2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中,30%左右为超大规模项目,从企业运营效率来说,单个项目过高会影响企业效率,所以远洋今年加强了土地总量与目前的经营规模的适应性调整。其中,远洋地产将深耕已有的重点城市土地,在北京、深圳扩大持有土地规模。同时,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将对10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大规模项目进行调整,如秦皇岛项目采取的是分期拿地的方式,后续可能将减少拿地规模或者暂缓拿地,以此来控制资产规模盘活土地。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快销售速度,达到快速去化的目标,李明表示,“我们有促销的想法,特别是存货量大的城市,预计有5%左右的优惠”。

  除此之外,为了加快周转,李明也表示,在新增扩张规模上,远洋今年预计投资额将在150亿元至300亿元之间,但这些资金并不一定要投出去,具体要看市场情况。

  加码经营性物业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据2013年年报显示,远洋地产商业性物业产生了收益。在经营性物业方面,远洋地产2013年收入达8.81亿元,同比增长31%。

  “2014年,远洋经营性物业收入预计将超过10亿元,也可能达到14亿元。”李明向记者透露,要实现接近10亿元的经营性物业收入,意味着要有100亿元以上的物业投资,初期可能还要达到200亿元。而远洋有接近3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为商业物业,其中一半以上是持有型商用物业。

  据记者了解,远洋在天津的远洋未来广场即为远洋的持有型物业,持有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该项目去年已经投入运营。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开业当天出租率超过90%,目前收租率超过93%,预计通过三年持续增长将实现盈利。

  此外,据记者了解,远洋2014年还将有38万平方米可经营物业投入运营。对此,李明表示,对于远洋来说,坚持开发与经营性物业并重是远洋的长期策略,而且也在不断加大经营性物业的投入。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标签: 存货 远洋 总裁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