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700年的野蛮生长

发布时间: 2014-08-12 作者:张静 来源:中国日报网企业•家 收藏本站
ChinaDaily导读 : 明朝崛起,一方山水一商帮 烟波浩渺处,郑和率领云帆蔽日的船队出使西洋,万国来朝的盛景前无古人;江南烟雨中,千家万户通宵达旦纺棉织纱,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令人惊讶;车船横流...

  明朝崛起,一方山水一商帮

  烟波浩渺处,郑和率领云帆蔽日的船队出使西洋,万国来朝的盛景前无古人;江南烟雨中,千家万户通宵达旦纺棉织纱,手工业的发达程度令人惊讶;车船横流间,南京、北京、苏州等三十多个商业城市横空出世,商贾富豪日渐成为最活跃的阶层。明朝,正是中国资本主义启蒙与商业初露峥嵘的朝代,各地商帮先后崛起。

  追溯起来,我国商人阶层出现、商业繁荣要远早于明朝,春秋战国即有盐铁生意,隋朝京杭大运河上商船川流不息,唐朝丝绸之路间外国商队络绎不绝,《清明上河图》里的宋朝街市欣欣向荣……但商帮出现却始于明朝,这是中国商业史上浓墨重彩的符号,它意味着一种新商业体制的诞生和一个新阶层的崛起,即便在今天,商帮依然是经济活动中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虽说商业兴勃已久,但商人一直是社会最底层的角色,士、农、工、商,处于最末。在磨难与屈辱中走南闯北多年之后,商人们以血缘和地缘为纽带,以共同的商业规则和做人信条为基础,相濡以沫,抱团打拼,逐渐在某个领域形成势力庞大甚至垄断地位的竞争优势,是为商帮。明朝之前,商帮特征并不明显或不完全成熟,直到明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实行“开中制”之后,晋商和徽商在盐业的兴盛与争锋,商帮才算实至名归。

  1370年,朱元璋从草根乞丐成为开国皇帝的第二年,山西省行省参政杨宪向他上表“开中制”的建议,此举效仿北宋时的“折中制”,由商人运粮草等军需物资到北方边疆换“盐引”,凭“盐引”到指定盐场领取食盐,再到指定区域售卖。彼时新朝初立,国库空虚,百废待兴,杨氏“以盐养兵”之策深得朱元璋赏识,便据此颁布告示:在大同纳粮一石或在太原纳粮一石三斗,可换一份盐引,支取食盐200斤。众所周知,食盐为官民生活必需品,历朝历代从未完全开放,利润极其丰厚,这次“国退民进”无疑是商人的绝佳发财机会,晋商由此腾飞。

  山西是资源大省,不仅煤炭丰富,而且是产盐重地,加上地处北疆,有“极临边镇”之利。“开中制”推行之后,原本在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捣腾粮、盐的晋商成群结队的走遍全国,他们团结互助,讲求信义,逐步垄断盐业运输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发家致富者不计其数,其中官商一体的蒲州王家(王崇义、王崇古兄弟)和张家(张四维、张四教兄弟)成为最耀眼的财富家族。在此后的120多年间,晋商以盐业垄断为法宝,势力范围不断扩张,影响力持续攀升,成为明朝早期一枝独秀的商业群体。

  然而,晋商兴于朝代更迭,制度兴废,也衰于此。弘治五年(1492年),淮安籍户部尚书叶淇向明孝宗朱祐樘献计“折色制”:商人可直接在盐运司纳粮换取盐引,而无需运粮到北疆。此时朝廷富足殷实,筹措军饷逐渐由银货取代粮草实物,“折色制”代替“开中制”顺理成章。从此,盐商分为“边商”与“内商”,前者以晋商为代表,继续在边疆纳粮换取盐引;后者以徽商为典型,在内地纳银换盐引从事盐业贸易。

  如此一来,晋商原先的区位优势转为劣势,水运取代陆运成为主流,地处淮河两岸的徽商自古就有四海为家的商业基因,他们以长江与黄河为动脉搏取财富,借“折色制”勃然兴起,淮安等水路便利的市镇成为新的盐场重地,门庭若市;太原、大同等地车马稀疏,黯然冷落。徽商后来居上,成为“弘治中兴”的重要力量;晋商在“洪武之治”时期的荣光,已朦胧成曾经的梦想。

  当晋商和徽商轮流登场在中国商业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候,楚商只是台下的看客或跑龙套的配角,他们倔强的站立在镁光灯照不到的角落暗自较劲,默然付出,期待如楚庄王那样上演“一鸣惊人”的精彩大戏。时至今日,楚商从未出现在“中国十大商帮”的行列,甚至很难以“帮”为其命名,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从未曾辉煌闪耀过。

  1861年,暮气深沉的清王朝像钟摆一样来回摇晃着将尽的气数,鸦片浸淫着古老座钟的枯朽外壳,枪炮拍打着脆薄的玻璃门罩。风雨飘摇之际,晋商代表人物乔致庸打算放弃“勤俭持家”的祖训,次年大兴土木修建气势恢宏的“乔家大院”,他不愿万贯家财成为王朝的殉葬品;徽商领袖胡雪岩正忙着帮左宗棠统筹军火、钱粮,以剿灭在南方兴风作浪的太平军,尽管与官家做生意收益丰厚,但战火中取粟的日子并不舒坦。晋商和徽商在黑暗中摸索踟蹰之时,楚商却看到一丝璀璨的亮光。

  这年3月,清廷在列强威逼利诱下同意汉口开埠,此前武汉经济已相当发达,汉口更是位列明清四大名镇之首,“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随着内陆经济的活跃逐渐显现,但是,楚商的活动范围或商业重心仍以本土为主,在某领域的全国性垄断地位更是无从谈起。开埠之后,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由封闭骤然开放,这对楚商的商业思想冲击远大于经营模式的更新,此后,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督鄂,为楚商成熟进步和两湖区域经济发展推波助澜,以徐荣廷、刘歆生为代表的楚商翘楚集体崛起,成为晚晴商业舞台上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回望晋商、徽商、楚商的崛起路径与发轫渊源,政策扶持与体制机遇无疑是重要原因,比如“开中制”、“折色制”与开埠,但区位优势和商业基础同样不可忽视,甚至比前者更为关键:晋商崛起是有“极临边镇”,徽商繁荣在于京杭运河,楚商兴旺源自“九省通衢”,先天优势加上历史机遇,便可厚积薄发,领先时代。

  商帮背后的企业家精神

  商业舞台上并非总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泪水和屈辱。在700多年云谲波诡的时代变局和血流漂杵的惨烈竞争中,各路商帮历尽坎坷,无数沉浮,即便家荡产,颠沛流离,却从未退出舞台,虽星火仍可燎原,困顿亦能腾达,这绝非历史机遇或地缘优势可解释得通,维系商帮野蛮生长的背后力量是什么?答案是:企业家精神。

  供奉关公像、拜关公是晋商的显著特点,并非因为关公是财神,求财心切,而是想通过仪式和习俗将关公的诚实守信根植于心,并世代传承下去,在晋商看来,诚信比生命更重要。1823年,晋商开创“票号业”,以“汇通天下”为使命,逐渐掌控大江南北的金融汇兑系统,然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不少王公贵胄顾不得收拾金银财宝,怀揣票号存折就直奔山西总号,要求兑换银两,可战火中不少票号被毁,账簿付诸一炬,储户信息根本无从查对,但以“日升昌”为首的晋商决定:只要客户拿出存折,无论数额多寡,一律无条件承兑,所有损失由票号承担,即便负巨债、卖田产也绝不赖账。晋商的诚信和胆识迅速在京城家喻户晓,战乱结束后,山西票号重新开张,百姓大胆储蓄,朝廷寄存官银,生意热火朝天。

  无论是蒙藏边疆还是东瀛南洋,无论风雪沙漠还崇山峻岭,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晋商足迹,他们不畏艰辛,开拓进取。1727年,清朝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这里成为中俄边境最早的固定贸易场所,晋商闻此喜讯,从山西到河北再越长城,穿过蒙古戈壁大沙漠,通过库伦达到恰克图,鼎盛时期山西商号达到60多家,双边贸易额1500万卢布之巨。不仅如此,他们还以恰克图为起点,途径西伯利亚,抵达彼得堡、莫斯科,开辟出一条继丝绸之路以后新的陆上国际商路。

  晋商普遍采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管理制度,东家彻底放权,包括人才任免、资本调度、分店开立、制度安排等都由大掌柜全权负责,东家没有约束与监督措施,即便贪污纳贿或携款潜逃都无从惩戒。然而,几百年间晋商从无意外发生,除个人品质外,也与晋商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系分不开:非山西人不用,且不用“三爷”(少爷、姑爷、舅爷),亲朋故旧不准担负管理职责;学徒入号需有名望者担保,试用期长达三年,且终生不得跳槽;在条件艰苦的偏远商号工作时,掌柜会对员工的能力、品质等进行全方位测试与考察,三五年甚至八九年才可出师。无论从时间成本还是信誉名声角度,违规代价都远大于收益,晋商忠诚敬业品质逐渐养成。

  在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上,徽商与晋商在许多方面不谋而合,比如开拓进取,勤劳俭朴,和舟共济,但又有自身特点,比如“道义”,徽商讲究“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同德仁”是徽州老字号中药铺,创办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一百多年来,他们在制作名药“百补全鹿丸”时,每到秋冬季节都会举行“虔修仙鹿”仪式,炮制过程完全对客户开放。胡雪岩的阜康钱庄刚开业不久,绿营军军官罗尚德存入一万两银子,他声明既不用存折也不要利息,因为要奔赴沙场,生死未卜。但胡雪岩坚持立存折,并约定以三年定期付本利一万五千两银子。后来,罗尚德不幸殉国,生前他曾托两位同乡取款,却无任何凭证,胡雪岩并未刁难耍赖,全额付款。徽商重义守信,丝毫不比晋商逊色。

  徽商重义与其“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特征渊源颇深。“富而教不可缓”是徽商的信条,即便富甲一方,地位显赫,商贾仍重视教育,鼓励后代借科举入仕途,以求官商一体,据康熙《徽州府志》记载,徽州有书院54所,社学562所,重学风气可见一斑。徽商能否以教育影响官场实现权贵与资本的结合不得而知,但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徽商乐善好施、爱国救民的根源所在,明中期募勇抗倭与清末剿灭太平军叛乱的感人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在开拓进取方面,楚商与前两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故事源远流长,在商业精神上,他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豪情万丈的冒险精神表现得尤其突出。汉口开埠之初,地产业尚未兴盛,长期饱受夏涝之苦的百姓盼望有人购买这片洼地,价格高低并不重要,刘歆生眼见外商蜂拥而至,租界日渐繁荣,敏感意识到市区必将扩容,就将全部资产和义兄刘长荫资助的银两悉数投入,并向银行高息贷款,全部购买土地,其冒险精神令人惊叹。其后,他空前绝后的想出“划船计价”的办法,在土地四角立上旗杆,划船摇桨,以划桨的次数来计价,真可谓地产销售史上的奇闻。没过几年,汉口方圆60平方公里之内的湖荡地全部归他所有,地产大王刘歆生终于有实力对中华民国第二任总统黎元洪自夸说:“都督创建了民国,我则创建了汉口。”

  19世纪末,汉口的外来人口占70%以上,楚商胸襟豁达,开放包容,先成就别人,再成就自己,本土商人和外来商人联合集资兴业的故事屡见不鲜。1907年,浙商宋炜臣创办既济水电公司,楚商和江西商人积极参股;1922年,徐荣廷创立裕大华集团公司时,他本人与张松樵是武昌人,苏汰余是四川巴县人。最有意思的是,1927年西方银行撤离汉口时,浙商周星棠代表所有汉口商人到英国商会提交抗议,这种“喧宾夺主”的故事在其他商帮绝难上演。

  当然,无论晋商、徽商还是其他任何商帮,在价值观、信仰等“道”的层面与规则、制度等“术”的领域都有许多交叉共通之处,这些被时代洪流洗刷,经商场炮火洗礼而留存下来的精神瑰宝,历经传承弘扬,成为当世“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内容,这既是商帮长盛不衰的密码,也是这个国家经济繁荣的动力源泉。

  无商帮,不成镇

  商帮是一个深刻而宏大的话题,并不只关乎某个商业群体的成败兴衰或某种管理制度的优胜劣汰,它如一面镜子折射着整个时代、整个国家的命运与方向,其中最直观而精准的映像,便是商帮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两者的关系,远不止“一方山水孕育一个商帮”这么简单。

  说到晋商,不由得想起一首名为《夸土产》的山西民歌:“平遥的牛肉太谷饼,清徐的葡萄甜抿抿,阳泉煤炭有名声,平定的砂锅亮晶晶……”它曾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三晋大地传遍大江南北,初听似乎是在赞美山西物产丰富,细品才领略这是生意人的叫卖声,晋商走街串巷,用小货车推出大名声,也推动山西经济滚滚向前。

  还有一则民谚也意味深长:“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晋商对于城镇发展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民间“无晋商不成镇”的说法更非夸张。元末明初时,运城只是一座小村庄,借盐业兴起后,全国有500多家商号汇聚于此,繁荣景象不言而喻,这位后起之秀逐渐发展为晋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平遥更为传奇。清道光之后,平遥古城的票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成长,22家票号占据全国总数的40%,全国70多个城镇有400多家分号为平遥商人开设,至清朝末年,全国官银税赋、军饷粮米的流通汇兑全由平遥票号掌控,平遥由此成为当时最大的金融城市,其商业地位堪比今日的远东金融中心上海。

  城市经济迅猛发展,集镇商业同样发达。临县碛口镇在清末时聚满500多家商号,民国初年仅坐商就有204家,民谚有云:“驮不尽的碛口,填不满的吴城”,“碛口街上尽是油,三天不驮满天流”。长治县荫城镇的铁器、临县招贤镇的瓷器、榆次县郭家堡镇的棉布等产品都颇具产业规模和品牌影响,

  客观来说,在自然经济主导、农户作坊繁杂的落后时代,由晋商打造的票号融资、集市贸易、手工制造等商业形态,为当时加快山西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水平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在闭塞、偏远的西部城镇,晋商的异军突起是个奇迹,作为最活跃的区域经济推动者与商业思想传播者,晋商功不可没。

  颇为“巧合”的是,“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也流传甚广,尽管都是“足迹遍天下”,但徽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其商业贡献,更多体现在乡土之外。

  明正德年间,徽商汪琼曾捐资治理苏州阊门外的河道;清乾隆十三年,河道上的渡僧桥因火灾而烧毁,有8家布商捐款重建,其中6位是徽商。除了活跃经济、繁荣商业,徽商对所在市镇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修桥铺路、造园林、建楼台,时至今日,在遗迹与影像中,人们仍能品味徽商留给这座城市曾经的浮华。

  以“九省通衢”的汉口为例,此处本是一汪水乡,其崛起得益于被动开埠和楚商兴起,也与徽商密不可分,汉口崛起之时正是徽商鼎盛之日。徽商在盐、典、米、木、布、药材6大行业中地位显赫,他们不但建有富丽堂皇的“新安会馆”,还专门开辟“新安码头”供徽商船只停泊。此外,在湖北其它区域,徽商同样鹤立鸡群,与汉口毗邻的黄陂县,“城内半徽民”;与安徽交界的黄梅县,“开张百货,通盐利,又皆三吴徽歙之人”。

  明清时期,苏浙经济发达,但各种商业领域却由徽商把控。在南京,木商、典商、粮商、丝绸商中徽商势力极大;在苏州,米、布、茶、木、丝绸、颜料等行业中,徽商拥有绝对话语权;在扬州,作为两淮盐业中心,此地全由徽商操盘,难怪学者陈去病慨叹说:“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

  与在他乡一样,徽商对于故乡的贡献,也多体现在民居建筑中。徽商发迹后喜欢大兴土木,“辟基拓宅,栋宇鳞次”,徽派民居建筑气势恢宏,布局精巧,“粉墙黛瓦,封火山墙”,例如黟县南屏村,竟有72条巷道、36口水井,奢华铺排之风由此可见。遗憾的是,徽商的时代责任不应局限于自然景观和豪华房产。

  若说起楚商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张之洞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他并非商人,却是楚商崛起的领路人,更是中部工商业繁荣的总导演。1889年8月8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掌权18年间,他以武汉为中心,大力发展实业,先后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湖北织布局、纺纱局、制麻局等一大批近代企业,资本总额约1130万两白银,位居全国首位,武汉也跃升为全国重工业基地。1906年4月1日,京汉铁路全线贯通,湖北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虽然湖北在晚清的崛起更多得益于官办企业,是朝廷总体布局、财力支持与张之洞个人政治资源调配、挖掘的结果,但站在他身后的楚商群体,也功不可没。

  当然,湖北崛起亦必须归结为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敢为人先的气度,楚商通过市场规律和商业交易,逐渐将企业家精神提升为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又将其普及为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这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同样,晋商的诚信、进取与徽商的见利思义、爱国救民等优秀品质,也是不可多得的财富。时至今日,重塑商帮精神、发扬传统文化仍不失为振兴区域经济的一条捷径。

( 责任编辑:溜溜快讯 )
  • 标签:

相关新闻

  • 传统商帮变现代商会成历史必然 闽

    正如作家徐志频的著作名称《当商帮已成浮云》一样,历史上的著名传统商帮已成过眼云烟。现在人们所提的晋商、闽商、徽商等不再是商帮,而是商会。...

  • 商会会长田在玮被评选为“2013-20

    7月9日上午,由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品牌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中外百年品牌对话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 “创意云南”2014文化产业博览会将

    “创意云南”2014文化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9日至14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记者昨日从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次文博会期间将有21项活动举行,可谓精彩纷...

  • 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暨中国中小

    以“品牌文化:品牌生命DNA”为主题的“2014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暨中国中小企业品牌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

回复

新闻排行榜

热点推荐

法国官员回应薄熙来在法别墅

法国官员回应薄熙来在法别墅

2013年8月8日,位于法国戛纳,一幢被称作Villa fontaine Saint-Georges的别墅。据外国...

活动预告

  • 关于我们
  • 互联网举报
  • 防范网络诈骗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信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溜溜快讯提意见:baly1314@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