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佛山首家“待用公益”餐馆“开餐” 20余拾荒者受益

佛山首家“待用公益”餐馆“开餐” 20余拾荒者受益

2013-10-19 11:34:09 来源:南方都市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7月30日,佛山一素食餐馆正式加入“待用公益”行列,这是佛山首家、广东省第三家“待用公益”的参与者。尽管每日餐馆老板会向流浪者送出近20份快餐,但尴尬的是,一个月来,只有一人来餐馆领取免费晚餐。

       已认购了500余份快餐

       “待用快餐”,其概念来源于欧洲的“待用咖啡”,是4月份由西安开始的一项公益活动。即由爱心人士认购快餐后,留给流浪者等困难人群,然后由店家交给真正有需要的人。自活动发起后,待用快餐这一草根微公益活动在网络上悄然兴起,现已在多个城市落地推广,而在广东境内,仅珠海有两家餐馆参与。

        素食餐馆位于黄岐商业中心,老板为刘慧心女士。刘女士称,今年6月份无意中看到一篇关于“待用快餐”的散文,受启发遂决定加入。

       7月30日,刘慧心女士开始认购。一份快餐成本约8元,捐赠者每份认购5元,餐馆补贴3元。至今一共认购了500多份,其中最多一人一次性认购了60份,普通人则认购1至2份。“每送一份便赔一份钱,但是会一直坚持下去。”刘女士称。

        8月7日,刘女士开始捐赠,目标人群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失业者或临时经济窘迫等人。但尴尬的是,尽管餐馆大门上挂着“5元素食,免费提供”的牌子,但截至前日仅有一人前来认领。

       认领者为一湖北打工者,“他都70多岁了,儿子出了车祸,儿媳又怀孕,出来打工因年纪太大,无人愿意招收。此事对刘女士触动很大,“他吃了饭后,一下子跪在了餐厅的地毯上。举手之劳,便可以帮别人大忙,很值得”。

       买菜途中四处寻找受赠者

       但尴尬的是,有了认购份额,却几乎无人认领。“只能在买菜的过程中四处搜寻受赠者”,刘女士称,曾碰上些正在垃圾桶找食物的流浪者,面对免费快餐捐赠,后者多极力拒绝,甚至有人扭头就逃,“他们不相信会有人免费派饭”。

        所幸,刘女士在附近一百米外的西环高速桥底找到了受赠者,每天向该群体派出约20份快餐。桥底住着约20名拾荒者,其中很多人身世悲惨。“其中一人外号叫‘拉丹’,他右小腿腐烂了,每日流脓流血,甚是可怜”。

       前日下午,记者跟随刘女士前往桥底派餐。大桥底下聚集着约二十多人,其中大部分为拾荒者,在桥下捡来破纸板、破褥子等安居。刘女士尚未送餐时,他们每日出去拾荒,可得十块二十块,“有时没钱,就去垃圾桶捡饭;卖到一点钱,四五个人便凑七八块钱买块肥肉,煎油后,在桥底搭起的简单锅灶上煮饭”。

        看到刘女士前来,众人排成一排,依次领取盒饭。一拾荒者称,他们各有悲惨遭遇。其中一人父亲入牢、弟弟在老家由他人养育,自己又丢了身份证,只能流落于此。

       “他们一般不会向人讲自己的遭遇。常有人认为他们是好吃懒做之人,前些天一人问他们是什么人,他们直接回应‘我们都是杀人放火的,好吧’”,刘女士称。“也曾有人赖饭,但证实后,便优先派饭给需要的人,赖饭的人只好走了”。

       [心愿]

       盼更多餐馆参与 政府介入

       刘女士称,目前,“待用快餐”在陕西、山西等地已推广开来,“山西每个点,都会有几名志愿者帮忙。而广东目前只有三家,更别提志愿者了。我们的帮助只是微小的,希望更多的餐馆可以加入进来,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可以帮忙”。

        一方面希望更多人加入进来,一方面,刘女士还为“免费快餐”无人认领担忧。“很多人都有需求,但是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另一方面他们不知为何不愿意进来用餐”。为何不愿上门就餐,桥底一受赠者称,曾去过刘女士的餐馆门前几次,“怕我们进去了,会让顾客以为这家餐馆的品位太低,影响到刘女士的生意”。

         此外,刘女士希望政府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提供快餐,也只能保证这些社会底层者不饿死,但如何真正帮助他们脱离困境,还需要政府出手”。

标签: 佛山 待用公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