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鞋服 > 渝派服装闯“三关”

渝派服装闯“三关”

2014-01-02 10:07:07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渝派服装正经历近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

  渝派服饰协会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朝天门渝派服饰精品城300多家商户中,亏损的占80%,基本持平的约15%,真正盈利的不过5%。

  与此同时,一批服装老板开始转行。据了解,朝天门渝派服饰精品城里,最多时有四五十家门面空置。

  尽管如此,渝派服装的坚守者们仍然选择相信未来。他们梳理出围绕行业发展的三大“症结”,开始了新一轮的“突围”。

  症结1:本地产业链严重不完整

  “我们并不愁订单,愁的是没有配套企业。”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会长牟卫称,本地配套产业缺失,是困扰渝派服装的症结之一。

  上世纪80年代,重庆曾是西部最大的纺织印染基地,但如今,每年需运到外地进行印染加工的“重庆造”纺织面、辅料,占比高达85%。即便是本地能生产的棉、麻面料,大多也需要去外地“走一遭”,方能满足成衣生产的要求,至于中高档面、辅料,则有超过八成需从沿海采购。

  此外,像毛领、线绒帽、拉链、羽毛等配饰,甚至纽扣等成衣生产最基本的材料,也都需要从沿海采购。从派人选料采购到运回重庆,仅运费一块就会让成本往上走5-10个百分点。

  运费之外,让渝派服装老板们头疼的还有时间。

  服装是季节性极强的产品,每到换季,谁的新品能第一时间“挂”出来,谁就能抢占市场“制高点”。如果大多数面料、辅材都需要去外地采购、定制,要实现从设计到上市的高效率,实在是件很难的事。

  “服装产业产业链很长,环环相扣,缺哪一环都不行。”渝派服饰协会会长宋显阳表示,产业链不完整是困扰重庆纺织服装业多年的大问题。事实上,在服装样式等方面,自主设计的渝派服装并不输给沿海。

  症结2:“居无定所”,企业四处“流浪”

  没有标准的、固定的大规模厂房,是渝派服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老板们的另一大心病。

  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有服装加工企业3800余户,形成规模的不过200来户,其中九成是最早入驻朝天门市场的批发商。这些最初从事服装加工的企业,大部分分散在重庆南岸四公里到重庆巴南沿线,要么租农房作厂房,要么租农民土地建临时厂房。但在城市不断扩容的大背景下,不断搬家,成了这些企业共同的痛苦。

  重庆紫月奴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易林说,建厂10年来,他先后在重庆南岸六公里、小泉等地搬了3次厂房。每次搬迁,设备、装修都要重新来过,损失巨大,而且这还没算停工造成的损失。

  紫月奴还不是搬得最频繁的。

  “卡娜磊诗”搬家6次、“安吉妮娅”搬家4次……牟卫告诉记者:仅在朝天门,有自己品牌、上一定规模面临搬迁的企业,至少也有300多家。

  居无定所的“流浪”状态,使渝派服装很难定定心来做大做强。据了解,重庆市曾出现过一些所谓的服装工业园,但不少服装企业入驻后,才发现“味道”不对:一旦园区周边环境成熟,土地增值,它们几乎无一例外会遭遇“过河拆桥”,因“园区升级”等理由被变相赶走。

  症结3:设计师工人双缺

  没有梧桐树,难请凤凰来。企业生存环境不佳,招贤纳士自然也困难重重。

  易林表示,他曾以月薪3万加提成的优厚待遇,谈下一位深圳设计师。结果这位设计师到位于六公里的车间看过以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这样的例子,朝天门上千家服装加工企业主几乎都遇到过。

  另一个严峻现实是,除了高端人才,就连有经验的成衣工人,在重庆也是“稀缺货”。重庆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称,目前本地服装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缺口,至少是1/3。除前述原因外,本地人才培训跟不上也是很重要的一条:本地高校缺少服装系或服装学院,仅有一些中专、职校等培训机构开设有缝纫等专业,而一名熟练成衣工人的养成,从进厂起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本地服装企业上班的工人,年龄大多在40岁上下,根本没有年轻人。一些企业主表示,由于工作辛苦,昼夜颠倒,80后、90后几乎已没人愿意干服装加工。

  突围:学笔电搞垂直整合

  摸清症结后,渝派服装已开始寻找对策并付诸行动。

  牟卫介绍,在一次渝派服装企业的内部聚会上,几位老板闲话重庆笔电产业,说到重庆通过引进惠普、富士康等“龙头”,垂直整合大量配套企业落户重庆时,突然迸发了灵感:服装产业能不能也来一次垂直整合?没有可引进的“龙头”,那就联合起来创造一个!

  今年初,朝天门500多家服装企业的老板抱团成立了一家名叫“尚盟”的公司,开始了垂直整合的尝试。该公司已于今年12月与重庆巴南区签约,在该区麻柳沿江开发区投资35亿元,打造重庆时装产业园。

  尚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均才介绍,重庆时装产业园不但将成为渝派服装的根据地,还将为引进上下游企业预留空间。到2015年,这里将形成“研发设计-原料采购-生产加工-仓储物流-展会营销-品牌孵化”的全产业链集群平台。届时,困扰渝派服装的产业配套缺失和居无定所问题,将一并得到缓解。

  针对人才培育和引进困难,政府部门也已经开始伸出援手。

  在市经信委的支持下,去年12月,重庆市服装设计师协会正式成立,由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梁明玉担任协会主席。梁明玉介绍,协会将通过各种服装职业培训、技术交流活动,开展服装设计等咨询活动,宣传和普及服装设计知识,传播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推动重庆服装产业发展。

  对产业工人缺乏的问题,市社科院研究员陈悦表示,重庆并不缺少基础性人才,很多高职、中职、技校都开设了服装专业,但毕业生中真正有机会到本地服装企业工作的并不多。因此,本地服装企业在现成熟练工难找的情况下,不妨降格以求,从头培育本地产业工人队伍。

  500多家渝派服饰要抱团“触电”

  说起渝派服饰,不少人会想到朝天门市场那些数量众多的低端服装品牌店。日前,重庆时装产业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快明年,重庆500多家服装品牌企业将进军电商行业。

  重庆时装产业园项目位于重庆巴南区麻柳工业园区,占地约1460亩,是西部最大服装产业园。作为推动这一项目最积极的力量之一,今年上半年,重庆朝天门市场服装企业协会的代表前往时尚之都巴黎、米兰,与当地服装行业代表进行了接洽。待产业园建成后,将从巴黎、米兰引进高端品牌设计师,量身打造适合中国市场的时尚服装,争取把渝派服饰从品牌做成名牌,扳回上世纪中后期渝派服装在国内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最快明年,重庆500多家服装品牌企业将携手进军电商行业。按照目前的设想,这些品牌企业将在京东、淘宝等购物网站上抱团设置专门的渝派服饰页面,向消费者整体推荐优质、时尚的重庆本土品牌服装。

  专家意见

  要抱团,更须培育出领导品牌

  说起“渝派服装”,人们会想到以“天派”、“树王”、“段记”为代表的男装,以“纤”、“梦之诗”为代表的女装,以“永佳”为代表的针织、羊毛衫品牌。

  “但真正被市场认可的国际品牌,甚至国内品牌都少之又少。”重庆市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尚福说,因为各自为政,重庆目前3820家服装企业,规模上亿的只是凤毛麟角,有影响力的大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资格最老的段记,员工总数也只有600人。

  值得一提的是,服装业曾是重庆的标志性轻工业之一,也是重庆引以为傲的一张名片。上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重庆服装业主要靠出口取胜。那时,“凤凰”、“九龙”等一大批重庆服装走向全国,跨出国门,“重庆造”服装一度出口到全球38个国家和地区,利税和总产值一度在国内排名第五。

  不过,当时的渝派服装,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最主流的经营法则是以量取胜。而最初创业的重庆民营服装企业,对树立品牌也并不大重视。“重庆服装业最辉煌的那个年代,本地企业,包括一些上规模的企业,主要是为国外企业做贴牌。”陈尚福说。

  “目前,渝派服装在全国的地位,好比中国服装在全球的地位。”品牌营销专家李光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不管是在重庆还是在全国,服装业都是典型的“灌木多、乔木少”。

  他认为,渝派服装要壮大,企业可以选择两条路。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各种平台,如卖场、电商,做终端销售,直接面对消费者,把握市场动向;中小企业可以考虑抱团,形成积聚效应,形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寻觅更多商机。

  李光斗表示,渝派服装抱团成立平台公司,是渝派服装从小、散、弱走向壮大的一次机遇,但必须由形式上的联合,尽快形成真正的联盟,并培育出一批叫得响的区域型领导品牌。

  中国著名设计师黄李勇则表示,不少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渝派服装在二、三线城市占有较大市场份额。这是好的一面,但如果企业因此只盯着眼前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而不是放眼长远,这样的局面能持续多久谁也说不准。抓紧时间树立渝派服装品牌,将有实力、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和企业推向国际,才是渝派服装摆脱困境、走向强大的“正解”。

标签: 渝派 服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