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深度 > 长安福特断轴追问:高速扩张致品质监管不利?

长安福特断轴追问:高速扩张致品质监管不利?

2014-05-28 09:48:32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长安福特翼虎自从2013年底召回之后,仍然有不少召回范围外的翼虎车遭遇断轴事故

  此前,长安福特在召回公告中指出是原材料不符合强度标准,但新改进的转向节仍然如此脆弱,令不少车主质疑质量缺陷不仅由于原材料问题,同时直指其设计缺陷。另外,有专家也指出长安福特转向节质量问题,是长安福特公司在中国高速扩张下品质监管不利的表征。

  缺陷原因或出在设计

  在翼虎的召回公告中,断轴原因在于部分批次的前转向节生产材料未能符合福特对该材料在全球执行的材料强度标准。

  据了解,南方天合底盘系统有限公司是长安福特指定的底盘制造公司,而原材料供应来自长安福特指定的天津的一家供应商,“主机厂指定原材料,让供应商加工制造,这是现在汽车制造的通行方法”,知名汽车市场咨询师封士明向《消费者报道》记者说道。

  既然新认证的材料已经符合要求,为何断轴仍在发生呢?有一种说法认为,长安福特的此次召回治标而不能治本,因为前转向节的质量缺陷并不仅仅是材质问题,更重要的是设计缺陷。

  众所周知,长安福特翼虎的转向节使用的材料是铸铁材质,这种材质要避免大力的敲击与挤压。据记者对发生断轴的案例观察,都是转向节下部连接下摆球头的孔发生断裂。有分析人士指出,翼虎的转向节连接上下摆臂球头使用的是“锁紧式半孔”,这个侧壁很薄,并且装入球头后还必须用一根螺栓去挤压锁紧,这样挤压变形,因此很容易断裂。

  而整个行业通行的制作方式是怎么样的呢?据了解,大部分车的转向节也是采用铸铁的材质,但是它们的球头安装孔一般都是在铸件上直接形成,这样的孔完整坚固,不需要挤压变形,因此,非常合理安全。

  针对这种说法,《消费者报道》记者致电长安福特公关部,对方的回复否认了这种说法,并表示:“翼虎前转向节的设计在召回前后仍然保持一致。”

  没有权威第三方部门的意见,对于前转向节质量问题的真实原因,到底是源自设计,还是只是材料供应,目前还没能下定论。

  高速扩张下福特忽视质量监管

  有媒体指出,翼虎频频断轴是长安福特在华高速扩张下品质监管不利的重要表现。长安福特总经理马瑞麟曾表示,长安如何处理好发展速度和节奏是长安福特近期不得不面临的考验。然而从翼虎的断轴事件来看,长安福特的质量监管缺失仍然是一个问题。

  2011年,福特宣布在华施行“1515计划”,自此在中国的发展开始高速前进,销量也节节攀升。根据乘用车销量数据统计,长安福特2013年批售销量达678951台,比去年的418500台增长62%。SUV车翼虎于2013年上市,取得了95,891的年销量,2014年连续四个月销量过万,并未受到召回的影响。

  高速扩张带来利益的同时存有风险,产品的研发和试验周期被缩短,质量自然难以保证。长安福特此前就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2011年长安福特便曾召回上市刚不到两个月的部分蒙迪欧-致胜汽车,创下了国内汽车企业产品上市后召回速度的最快纪录,曾有专家指出这是未经认真调试仓促上马的结果。

  封士明向记者说道:“由于想快速抢占中国市场份额,并力图在零配件加工上节省成本,翼虎断轴是长安福特系统性的问题,从最初的设计、到供应商的管理、原材料的采购,都存在漏洞。”

  封士明认为:“翼虎、福克斯等车都是长安福特的明星车型,目前的召回只是表面形式,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市场上的消费者反映大概会有1年的滞后期,如果还不能妥善解决,1年之后,极低的口碑会让长安福特自食恶果。”

  当记者问到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保障质量品质,长安福特方面回应道:“此次主动召回也表明了长安福特在保证品质和安全标准上对消费者的承诺。我们将继续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密切关注这些部件。”

  那么,如果召回外的翼虎车继续断轴,长安福特是否会启动二次召回呢?长安福特方面对新上市的翼虎非常有信心,表示:“我们对不同时间段生产的前转向节做了大量的测试,然后根据测试的数据结果来确定了在2013年11月13日之后生产的福特翼虎车型全部符合福特对于前转向节的全球材料强度标准”。

标签: 不利 品质 高速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