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场以“小行业与大市场”为主题的传媒沙龙在人民网举行,来自各大媒体、著名高校、相关行业协会以及食品企业的30多位专家,在会上围绕品牌经营、行业管理、媒体传播、食品安全等进行了交流互动。他们共同梳理食品行业发展历程,分享食品企业的经营与创新发展模式,研讨食品连锁行业如何打开大市场,以推动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食品连锁企业的代表绝味鸭脖负责人在会上分享了绝味从“小而美”走向“大而强”的经验。
沟通消费者,食品行业依赖品牌建设和信息传播
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迅速,与品牌建设密不可分。会上,食品品牌内涵被相关专家概括为“认得出,用得上,感觉好”。认得出,就是让消费者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一眼认出;用得上,就是使品牌与产品质量密切联系,使品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力量;感觉好就是通过营销传播、产品设计等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增加产品附加值。企业建设品牌要处理好与消费者、同业者和其他相关者的沟通,找好品牌的差异点、诉求点和接触点。这一全新的食品品牌定义,得到近年来娱乐营销做得较好的绝味鸭脖的强烈认同。
食品行业营销推广的关键在于树立消费者信心。从中国乳业发展可以看出,消费者信心对行业景气指数有明显的波动影响。而利用互联网,利用微信微博这类社交媒体做网络营销,则可进一步挖掘中国食品行业发展潜力。
食品企业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向规模化经营、电商补充
会上指出了中国食品零售行业的流通现状。首先,食品零售商的规模化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逐渐向上游供应链延伸。
以鸭脖连锁领导品牌的绝味为例,其将传统的作坊式的工厂、门店上升到规模化生产,搭建了管理干部及人才梯队、导入了专项资金上亿的信息化建设,这些规模化运作,使得绝味鸭脖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每天约有70万人次走进绝味的门店,消耗100万根鸭脖,今年的年零售额预计可接近40亿。绝味变革了传统销售模式,引入了特许经营这样一个商业模式,完成了零售业态的改变,目前已经为3300个加盟商实现创业的梦想,解决了两万名员工的就业问题。
其次,电商快速发展,成为重要的食品零售补充渠道。
专家从目前情况分析,虽然电商发展很快,但是食品到能否在电商领域唱主角还值得商榷。目前食品销售较好电商的交易额中,食品占比仍然很低。食品本身的低价和较昂贵的配送费限制了食品销售在电商领域的拓展。
中国食品应该走出去,向世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
专家指出,尽管宏观数据利好,但是当前我国食品工业存在显著短板,也就是进出口额不足。中国食品工业的进出口总额不足全国工业进出口总额的5%,这个数字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产品和国外对接不够,企业发展能力与国际食品巨头相比存在巨大差距;二是说明我国食品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市场,尤其是在出口市场。向世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是行业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