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延安市财政局杨剑君要求打造“阳光”财政

延安市财政局杨剑君要求打造“阳光”财政

2014-05-04 13:58:23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政务公开是强化权力监督、改进机关作风、促进廉政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关于政务公开的一系列重要安排部署,我局围绕“打造阳光财政、促进事业发展”的工作目标,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安排部署,确保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有序开展

  近年来,我市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民生投入力度逐年增加,对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化财政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我局在前一阶段工作推进的基础上,遵照曾岚书记5月初来我局检查指导工作时提出的,全面推进财政政务公开的指示精神,在今年全市财政工作推进会上,对此项工作又一次进行了周密的安排。重新制定了财政信息公开目录,共梳理出7大类77项公开内容,要求全市财政系统各单位要把财政预决算报告、专项支出、部门预算、“三公”经费、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作为公开重点,大力推行行政权力运行公开、行政审批事项公开、内部事务公开,通过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提升财政政务服务水平。为促进县区财政部门做好相关政务公开工作,我们还对县区财政信息化建设应用、国库直接支付制度改革情况及91个财政所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情况进行了检查,督促县乡财政加强政务公开,搞好财政服务。

  二、健全制度机制,扎实认真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

  按照中、省、市的相关要求,我局先后制定下发了《延安市财政局关于深化财政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实施意见》,《延安市财政局关于做好市本级财政投资评审公开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拟定了财政信息公开办法、财政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办法、依申请公开财政信息指南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包括财政投资评审在内的财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内容,规范了公开工作的程序,并在文件用印环节严格把关信息公开形式,力求通过财政政务公开制度体系的完善,促进政务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使财政政务公开和服务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目前,我局已主动公开了年度财政预决算报告、各月份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市财政承办的两会建议提案办理情况,“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粮食直补等多项政策兑现情况,并就进一步扩大市本级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拟定了方案。围绕全面公开评审工作,改版了财政投资评审网站,重新修订了财政投资评审办事程序和工作流程,对每一个需评审的项目,都必须明确公开的方式和时间,切实提高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了对此项工作的外部监督。同时,我局还率先在全省建成了市县区一体化的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为电子化“阳光采购“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不断寻找差距,努力提升财政政务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做好市财政的政务公开工作,我们注重开展阶段性的工作总结,以使此项工作能有新的提升。在开展好本单位政务公开工作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学习兄弟单位和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各地财政网站、财政简报等渠道了解其他地方的财政公开工作,寻找自身的不足。今年6月份,我局还专门组织市局相关科室单位及部分县区财政部门的领导,赴西安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考察学习。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座谈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了西安市在财政资金管理、建设项目招投标平台建设运行、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招标服务大厅建设及电子化政府采购实施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吸纳西安市的好经验,就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市政府采购、财政投资评审等工作形成了具体的操作意见,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好了基础。

  通过积极推进财政政务公开工作,我们赢得了许多方面对市财政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为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提升财政部门对外形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我局开展的政务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于市纪委、监察局的要求,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全面落实曾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推动财政政务公开工作迈上新台阶。

标签: 延安市 财政 阳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