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贵州百灵或成首个退出胶原蛋白市场上市公司

贵州百灵或成首个退出胶原蛋白市场上市公司

2013-11-08 10:30:33 来源:广州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胶原蛋白市场仍未恢复元气

  保健品市场“黑天鹅”多,继“血燕风波”之后,胶原蛋白行业在今年也遭遇了“无效”、“含量不足”等多重质疑,目前整个市场仍未恢复元气。日前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将募投项目“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变更为“中药饮片生产线及仓库建设项目”,或成为首个退出胶原蛋白市场的上市公司。

  贵州百灵公告称,为适应战略发展需要,拟将胶原蛋白饮品项目变更为中药饮片生产线及仓库建设项目。投资总额将由3.95亿元调整为1.31亿元,投资总额包括原项目投资的7551.21万元预付土地款及建设饮片厂和仓库的5531.69万元。

  就在去年,贵州百灵还踌躇满志,高调请章子怡代言其胶原蛋白果汁饮品“爱透”, 且销售、推广冲劲十足。

  该公司解释称,一方面是由于自2012年下半年进入饮料行业以来,公司在市场推广能力、市场营销队伍建设、管理经验等各方面还存在不足,原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要想达到预期收益具有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自建中药饮片生产线可以节省大笔对外采购资金,确保产品质量。

  记者在贵州百灵2013年半年报数据中看到, “饮料、口服液”一栏显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为268.66万元,营业成本为105.11万元。虽然营业收入增幅达到85.44%,但营业成本的增幅也达到84.15%。而据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透露:胶原蛋白果汁饮品年销售额确实很少。

  市场走访

  胶原蛋白产品撤离“黄金位置”

  记者了解得知,整个胶原蛋白行业在短期内就遭遇了三波质疑和打击。今年5月,胶原蛋白被质疑添加雌激素,陷入“无效门”漩涡;7月,央视踢爆“口服胶原蛋白”其实根本没有美容功效;10月,据《消费者报道》称,经第三方检测机构检验,市售的七款胶原蛋白产品均出现胶原蛋白含量不足等问题。

  记者近期走访广州多家药店、超市发现,胶原蛋白产品虽不至于撤下柜台,但也颇有点束之高阁或流放边远的感觉,基本都无法处于视线平视的“黄金位置”。而就在去年,各类胶原蛋白饮品的广告还铺天盖地,不少药店都大幅张贴着明星代言的胶原蛋白产品海报,相关产品在淘宝上也卖得十分红火。

  “之前喝过好一阵子胶原蛋白口服液,虽然胶原蛋白概念不错,在日韩非常流行,而且对女性特别有吸引力,但现在暂时不敢用了,毕竟貌似官方还没给它正名,没必要冒健康风险。”广州市民刘小姐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得知,除了贵州百灵外,其他一些生产胶原蛋白产品的企业仍未言退,颜如玉表示其生产的胶原肽产品会继续做下去;汤臣倍健也表示,胶原蛋白产品目前销售正常。

  “今年胶原蛋白整个行业肯定下滑严重,而且目前国内并没有成熟的市场环境,也缺乏坚挺的品牌,所以消费者只是追逐潮流尝试性使用它,但凡有风吹草动很容易选择放弃。”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保健品很多“概念”在流行,其中不少或在市面上红火一阵就衰退,所以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不应盲目跟风,且应在技术、质量、安全性能等方面多投入,以免某款产品遭遇风波,从而影响到整个产品线以及自身股价。(记者涂端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