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辉山乳业在港交所挂牌,此前投资辉山5000万美元的伊利集团与辉山的长期供奶合同也开始生效,这标志着“伊辉”联盟的正式成立,也让外界看到东北将成为内蒙古之外的中国第二个奶源中心。
奶源,乳企发展的关键
奶源作为牛奶生产的第一车间,牛奶质量好不好,奶源说了算。从2008年至今,在初步解决了“喝奶”的问题之后,中国消费者和发达国家的消费者一样,不仅要喝到奶,而且要喝绿色、喝有机、喝健康。而只有专业化、规模化的牧场,才有能力生产出高品质的原奶,才能生产出高端乳品。
而今年国家政策,让奶源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工信部、食药监局等9大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是否有自建奶源,成了奶粉生产企业是否被“一票否决”的重要因素。
多年深耕奶源 两家企业基础牢固
在今年全国奶源偏紧的形势下,相比那些为奶源所困的乳企,伊利和辉山都属于“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的角色。因为二者都通过多年耕耘,早就奠定了自有奶源的基础。
多年来伊利集团始终视奶源基地建设为重中之重。从2007年至今,伊利已经累计投入89亿元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在全国建成标准化牧场1500多座,规模化的养殖比例达90%以上。伊利在中国的三大黄金奶源基地: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和新疆天山都建有牧场,成了唯一占有这三大黄金奶源基地牧场的乳企。
而位于辽宁的辉山,是一家全产业链一体化的乳制品企业,拥有从苜蓿草种植、饲料生产、奶牛养殖、液态奶、奶粉生产的完整产业链,还有30万吨奶牛专用精饲料加工厂。
奶源建设,厚积薄发。在整体奶源吃紧之际,长期的奶源建设的价值更加明显。
伊利+辉山,1+1>2的选择
伊利与辉山的联姻,被业内普遍认为是1+1>2的有利选择。
伊利作为全国乳业的龙头企业,产品线在国内乳企中是最全的,拥有液奶、奶粉、冷饮、酸奶等所有乳制品品类的上千种产品,各个品类的销量都排在行业前列,对原奶的需求量巨大,与辉山的战略合作稳定了东北地区的奶源。而在辉山方面,一方面通过这宗交易获得了5000万美元投资,更重要的是在IPO之前获得了伊利的背书。伊利是中国排名第一的乳企,在今年荷兰银行的世界乳企排名中上升到了第12位,排名亚洲第二,仅次于作为亚洲第一的日本明治。
伊利和辉山的合作,各取所需,各得其所。巩固合作,两家受益,行业触动,作用不可小看。乳业专家陈连芳认为,伊利和辉山的合作模式,对于目前原料奶短缺的中国乳品行业来说,意义重大。一是国内各家乳企可以根据各自的资源禀赋,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二是进一步强调了资本市场对于奶源建设的青睐。伊利与辉山的长期战略合作的加强和巩固,也为行业树立了一个强强联合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