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北京产业调整细化 铸造锻造等六大行业逐步退出

北京产业调整细化 铸造锻造等六大行业逐步退出

2014-04-09 09:09:51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北京产业调整退出路径逐渐细化。把北京一般性制造环节调整出去,如铸造、锻造、电镀、烧结砖、防水卷材、小家具这六大行业要逐步调整退出,保留研发、设计、营销这两头……这是昨日市经信委主任张伯旭做客城市广播“市民对话一把手”栏目时透露的。

  张伯旭称,每一个产业都有高端、中端、低端环节,比如设计、研发甚至销售和服务都是附加值比较高,对环境影响又相对较小的。“像制造这个中间环节对环境的影响较大,对资源环境要求也比较高,首都又是一个资源缺乏型的城市,所以就要扬长避短,调整退出不适合首都发展的一些产业,发展高端。”张伯旭表示,要逐步通过政策、经济、法律等杠杆调整行业结构。

  “我们已经没有生产了,保留在北京的主要是研发和市场营销业务。”位于怀柔区的北京万瑞朗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的李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同行间铸锻造企业这两三年关闭或者迁出的比较多,全国各地都有,剩下的都是些小作坊。而对于上述六大行业中一些较大的企业,由于在外地有分厂,一般选择关掉北京的生产线,提高其他地方分厂的生产规模。北京市铸锻行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也证实了这种说法,据她介绍,以铸锻行业为例,2006年北京还有300多家企业,现在只剩下百十家了,大都在郊区县。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表示,这些行业都是北京传统行业,高投入、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留存的基本上是中小企业或者乡镇企业,调整退出对北京来说只有好处。并且这些产业本身是低附加值产品,即使把生产迁出外地,对产品的成本提高也非常有限。

  事实上,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近两年北京发布了“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工业行业调整、生产工艺和设备退出指导目录”,其中就包括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机械、轻工、有色金属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和设备。

  而在京津冀一体化格局中,这些调整退出的制造企业是否会在北京周边落户?张伯旭表示,经过治理仍没有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污染企业,北京不要,估计北京周边省市也不会要,北京也不支持这样的企业在周边布局。如果治理之后符合国家的要求和标准了,则可以异地生产。在不降低建设标准、不降低准入门槛、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北京支持在京冀周边建设工业示范园区,主动协调共建一批产业聚集区。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标签: 北京 产业 行业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