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中消协公布十大消费事件 称余额宝存监管空白

中消协公布十大消费事件 称余额宝存监管空白

2014-02-25 10:30:21 来源:中国网广播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中消协昨天召开发布会,确定今年维权年主题是“新消法 新权益 新责任”。互联网金融、转基因争议、清除餐饮“霸王条款”等入选年度十大消费事件。中消协指出,余额宝之类的互联网金融存在监管空白。

  将加强消费重点领域社会监督

  中消协秘书长常宇解释说,今年是新《消法》确立保护消费者权益新制度启动的第一年,加强了新领域的消费者保护,扩大消费者损害赔偿的范围。

  今年将围绕年主题,加大重点领域社会监督,督促行业、企业清理不符合新《消法》的行业规则和经营行为,对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商品和服务展开比较试验。

  中消协昨天同时向社会公布了2013年“让消费者更有力量”年度十大事件,“光盘行动”、转基因、新消法、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面临的监管空白、清除餐饮“霸王条款”、汽车三包等都入选。

  网络金融监管难题急需解决

  中消协在点评中指出,互联网金融迅即升温,“余额宝”去年6月开始运行,微信支付也成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强大竞争者,一时间互联网金融裹挟巨大能量,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在这股洪流中,“消费者的个人隐私保护、资金安全、风险控制等还有很多监管空白”,这是新《消法》要迅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另外,对“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前所未有的关注和争议,中消协说,在“挺转方”和“反转方”的公开辩论中,消费者没有看到希望得到的权威表态,反而更加担忧餐桌安全。转基因的争议在国际范围内早就不是新鲜话题,我国从2002年遵循国际上趋于保守的管理原则,开始执行相关办法。然而,由于消费信息不对称,相关法规执行情况不明晰,尽管转基因产品已悄悄走上百姓餐桌,转基因食品的客观信息却并未有效传递给消费者,“结果一边是转基因食品大举进攻,另一边却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被漠视”。(记者 廖爱玲)

  中消协2013年十大消费事件

  1、“光盘行动”受追捧 文明消费成时尚

  2、共同维权 苹果终结“霸王条款”

  3、《消法》迎来首次大修 新《消法》开启维权新里程

  4、互联网金融迅即升温 监管空白谁来填补

  5、《反垄断法》彰显正义 发改委开出最大罚单

  6、邮轮被扣游客无辜受损 企业粗暴行为受谴责

  7、我国首部《旅游法》正式实施 旅游市场迎来理性春天

  8、汽车“三包”政策终于面世 示范意义最受称赞

  9、“转基因食品”引热议 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受冷落

  10、北京工商清除餐饮业“霸王条款” 依法行政不惧挑战

  - 案例

  假身份证补办手机卡盗刷支付宝6.5万

  两男子网购大量支付宝账户、密码信息,制假身份证和手机卡操作盗刷

  收购支付宝信息、筛选真实信息、伪造身份证、持假证办理手机卡、盗取支付宝余额……通过这一系列复杂的手段,犯罪嫌疑人就成功盗取了他人的支付宝账户。近日,西城检察院以盗窃罪将林某、黄某二人批准逮捕。

  去年12月27日,被害人单先生在外出差发现手机没了信号,一开始他以为只是当地信号不好,或是手机出了故障。然而在当天回到北京后,单先生发现依然没有信号。随后他来到了营业厅咨询,才得知此前一天中午12时的时候,有人给这个号补办了SIM卡,因此他使用的卡就作废了。此时,单先生察觉到情况不对,急忙补办回一张SIM卡并报警。不过,等其回家后又发现,自己的支付宝账号密码和淘宝账号密码已经都被修改了,支付宝内65000多元和支付宝捆绑的工行银行卡内2000元也全部被盗刷。

  今年1月,两名犯罪嫌疑人林某、黄某分别归案。据林某向办案人员称,“圈子里管这种行为叫洗宝”,一旦进了这个圈子,就会认识很多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因此实际操作起来也并不困难。

  - 追访

  如何保护支付宝资金安全?

  检察官:应提高保密安全系数并加强监管

  本案中,支付宝的账号和密码是怎么流出去的?相关信息是怎么被查到的?假身份证为什么可以骗过银行和营业厅?据办案检察官介绍,林某对此供述含糊不清,只是说圈子里的人都是在网上通过QQ联系,未见过面,也不知真实身份,这虽然不妨碍对林某、黄某涉嫌盗窃罪的定性,但也透视了“洗宝”背后的安全问题。

  因此检方建议,运营商应该通过不断研发和创新密保手段来提高安全系数,保证用户资金安全,而政府与公检法等有关部门则应该加大监管和打击力度,为支付平台的健康发展和用户的安全使用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本案被害人单先生还表示自己仅设置了最基本的登录和支付密码,没采用运营商提供的其他保密手段。对此,检方也提醒公众不要怕麻烦,尽量将支付平台提供的安全措施全部使用,以给自己的资金安全更多的保障。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