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互联网企业借运营商推免流量

互联网企业借运营商推免流量

2014-01-28 09:12:16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最近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打出移动客户端免流量的策略,囊括视频、下载等行业。有媒体认为,这是从移动客户端“省流量”走向“免流量”。专家指出,其实这是电信网络运营商在试水流量经营新模式,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合作实现“免流量”。

  现象:多互联网企业打免流量牌

  近日,优酷土豆宣布与中国移动进行流量经营合作,春节期间北京和广东两地移动用户通过优酷客户端看视频,手机流量全免费;360手机助手24日也宣布推出“免流量专区”,江苏电信用户在此专区里面下载任何软件均可“免流量”。

  “免流量”大军还在扩充中,中国移动10086官方微博昨日发布消息称,除夕全天,京、广两地中国移动用户可免流量刷新浪微博;据了解,欧朋浏览器最近也发起了一项免流量的活动。

  有媒体称,目前移动客户端正从“省流量”走向“免流量”。360高层也表示,帮助用户省流量,甚至免流量,必然成为移动互联网的大势,360手机助手最终目标是要实现永久免流量。

  从目前来看,“免流量”初步试用在下载、在线视频等方面,未来覆盖的范围会不会更大呢?电信分析师付亮接受中新网IT频道采访时称,这是电信网络运营商试水流量经营,未来会有更多的行业加入进来,手游和车联网方面的应用都是其潜在合作对象。

  不单单是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电线网络运营商自己也在针对流量频频做动作,广东联通日前就上线了新版WO+分享平台的个人中心,参加此平台的活动,用户还就可免费得到数额不等的流量。

  专家:电信网络运营商缺“互联网思维”

  为什么互联网企业和电信网络运营商争相打免流量牌呢?

  欧朋浏览器CEO宋麟认为,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在当今环境下获得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已经相当高,互联网企业可以通过免流量的方式获得市场和用户。新华网24日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竞争日益深入,打免流量牌正成为不少厂商市场营销新策略。

  付亮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目前用户的需求和关注焦点变了,已经从通话和短信方面转移至流量上,在这种情况下,电信网络运营商也都在加紧布局流量综合业务平,和一些互联网公司合作打免流量牌也就不足为怪了。

  “目前来看,这是一种双赢,电信网络运营商有此方面的布局,而移动应用正好可以搭上‘顺风车’,两者一拍即合。”付亮说道。

  付亮称,和互联网企业开展免流量合作,这是运营商流量经营的重要体现,不过目前来看是运营商搭台、互联网企业唱戏,免流量风头全被互联网企业抢去了,在推广传播方面电信网络运营商还缺乏“互联网思维”。

  探索:电信网络运营商“后向收费”的可行性

  据了解,在此次免流量活动中,通过360手机助手“免流量专区”下载软件产生的流量资费由360公司、运营商以及合作的软件游戏厂商共同分担;优酷土豆的免流量策略也称与运营商达成协议,不过收费方面的内容并未透露。

  付亮认为,这是运营商在付费模式上的一次探索。据了解,近日,美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AT&T就开辟了这样的路径:让被访问的网络内容服务商来为用户的手机流量费买单,即“后向收费”。

  即便如此,目前业内普遍认为,相对来说,有内容和服务的OTT应用一方将得到更多的收入,而电信网络运营商未来或沦为流量的“传输管道”。乐视高级副总裁高飞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不会申请虚拟运营商牌照,如果有需求,会和运营商合作,并称对乐视来说,运营商只会成为流量的“传输管道”。

  不过付亮认为,电信网络运营商并不会“坐以待毙”,未来会有选择性地延伸至OTT应用的运营方面;另一方面,运营商可直接决定同哪一家或哪几家互联网公司合作实现“免流量”,这关系到该公司产品的市场化程度和推广的效率,在此基础上运营商可进一步提高“话语权”和议价能力。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