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手机浏览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手机浏览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2013-12-23 09:45:09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开始,手机浏览器是移动互联网的主要入口,但在2007年苹果手机问世并搭建APP应用生态圈后,手机浏览器用户被大量分流,甚至有观点认为手机浏览器“已死”。

  但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发布一项报告显示,手机浏览器目前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接近八成,百度、腾讯、360等互联网企业也在研发和推广上不遗余力,手机浏览器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渗透率接近八成

  安装量排名靠前

  大三学生李晓蕾是位典型的“手机控”,她说,和周围很多人一样,登录手机浏览器刷刷新闻、看看小说打发时间,再平常不过了。

  最新的《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为3.69亿,同比增长21.0%,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为79.5%。

  报告预计2013年底,手机浏览器用户规模将达4.10亿。其中,搜索和网站浏览是用户使用手机浏览器的两个主要功能,使用习惯主要为每天使用多次,每次使用时间较短,碎片化特点明显。同时,手机浏览器用户安装量也逐渐增长并排名靠前。

  目前,随着腾讯、百度、360等不断在手机浏览器领域发力,反映出手机浏览器市场的重要性。

  已非单纯的网页浏览

  阅读和视频功能增强

  报告指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尤其是运营商大规模降费营销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用户能使用手机浏览器快速上网;现在的手机浏览器已非单纯的网页浏览工具,阅读和视频等功能的加入进一步增强了手机浏览器用户的使用意愿。

  APP应用发展遇到瓶颈也是一个间接原因。APP的兴起,曾一度使得手机用户可以不通过手机浏览器而使用相关网络服务,但目前,APP也显现出过度依赖流量,需下载并占用系统存储等问题。手机浏览器的快、好用、省流量,更符合用户需求和碎片化的使用习惯。

  以百度手机浏览器为例,它可以充分利用搜索来满足用户使用习惯。

  “我们通过强大的搜索能力将互联网上的海量资源进行整合、智能展现,从数量上来说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并且是无法量化的巨大资源。”百度手机浏览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缩短用户获取信息的路径,百度手机浏览器配置的信息前置功能,使手机用户能够跨域搜索,直接获取自己最终所需的内容。

  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一款好用的手机浏览器产品,还要有易操作的界面和便捷的浏览体验。

  腾讯QQ浏览器总经理钟翔平介绍说,目前推出的QQ手机浏览器5.0版本,上网速度更快,更省流量;基于QQ账号体系多终端、多平台的优势,专门开发了跨屏穿越功能,也可用来快速分享网页。

  集中创新和优势资源

  成为新的应用承载平台

  “目前来看,手机浏览器和APP的形态会长期并存,并且互为补益。”钟翔平认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未来中长尾的应用如果作为APP客户端形态存在,对于用户来说接触成本过高,浏览器会是更优的中长尾应用和内容的承载平台。与热门的、下载量巨大的APP应用比起来,那些不太热门乃至少人问津的APP被称为中长尾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手机浏览器从网页浏览工具向多应用平台发展,逐渐成为某些应用服务的综合入口,或者说是“轻应用(不需下载即可使用的应用)”的平台,趋势明显。

  钟翔平说,未来移动浏览器和PC浏览器的结合会更加紧密。基于此判断,腾讯QQ浏览器被打造成了几款少有的全平台浏览器产品之一。目前,PC端QQ浏览器与手机QQ浏览器已经整合, QQ浏览器用户可实现多屏共享。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浏览器用户也逐渐成熟,从关注排名向关注产品本身发展,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和安全性需求更高,这成为手机浏览器发展的重要趋势。

  手机浏览器正在成为一个创新和优势资源集中的平台。针对手机浏览器的快速迭代进行高强度的开发,百度手机浏览器研发团队从用户体验角度对浏览器功能进行持续优化,提出并实现“场景化运营”新理念,可以根据用户的性别、使用环境、时间、位置等个性资料,为用户定制个性化阅读信息,开发出多种场景模式。

  钟翔平介绍说,QQ手机浏览器有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不仅浏览器会对产品本身进行安全监测保护,还会有腾讯手机管家以及腾讯电脑管家等产品进行日常监测,为用户提供更强的上网防护能力。一旦发生系统级漏洞时,安全体系也会第一时间修复,不让普通用户信息发生风险。

标签: 浏览器 网民 App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