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式颁发了4G(TD-LTE)牌照,向人们打开通往4G时代的大门,运营商之间的4G争夺战也随即开打。中国移动早在今年6月就已经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启动4G友好用户招募,下周将正式发布其4G品牌机用户策略。据称,今年年底前,中国移动将在北京、杭州、广州、青岛等13个城市陆续开通4G服务,部分省公司的4G资费商用套餐已出炉,今后或将作进一步调整。
中国电信也不甘于后,周二,其4G移动品牌“天翼4G”的广告攻势在广深拉开,中国电信正式宣布开启4省7市的政企用户招募,并预计最快明年年初将在全国60个城市招募公众市场友好用户,启动向公众市场的“试商用”。至于中国联通也启动了4G招标。
对于消费者而言,乐见运营商的这种竞争。目前国内3G的普及率不算高,很大程度上与资费过高有关,尽管3G语音资费和流量资费较2G时代降低,但运营商的3G准入门槛较高,而且3G手机比2G手机更费流量。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4G到来后,从此前移动推出的4G试商用最低138元的套餐看,比3G资费门槛更高,这会影响到4G的普及。而运营商的竞争势必会拉低资费走势,吸引更多用户使用4G。未来4G也会像3G时代一样将人们领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实现未来智能生活,甚至智能城市。
变化的不仅是通信领域,还有时下大热的比特币。近日,我国央行发文明确禁止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否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随后加拿大、法国等多国政府都出台相应措施。比特币的价格应声下跌,在国内此前曾宣布部分产品支持比特币的百度、中国电信、果壳电子等也在央行通知后不再支持比特币。这或许会让过于“高烧”的比特币热潮稍微降降温。
互联网企业和传统家电企业也在变,它们有的选择了携手合作。周一,阿里集团宣布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阿里对海尔电器进行总额28.22亿港元的投资,其中对其旗下日日顺物流投资18.57亿港元,未来可获得该公司34%股权,此外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海尔电器投资9.65亿港元,获得后者2%股权。海尔向虚,阿里入实,不过双方却是殊途同归。海尔看到了互联网对现有实体渠道的冲击,认为虚实融合不可避免,而阿里则看中海尔电器已经织就的一张深入到乡镇市场的家电销售和商品的仓储、配送、安装一体的服务网络,解决天猫、淘宝在配送短板,重点发力大家电配送将直接冲击竞争对手京东的大家电物流。
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