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产业动向 > 规模效应令行业走出困局 视频进入内容为王时代

规模效应令行业走出困局 视频进入内容为王时代

2013-11-19 15:45:55 来源:大洋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上周五,视频行业领军企业优酷土豆集团公布2013年第三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集团综合净收入达人民币8.577亿元,较第二季度增长了14%。

  面对媒体,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首谈盈利预期,称去年第三季度优酷已经实现单平台盈利,今年第四季度集团有望实现整体盈利。

  长期以来,由于版权费用的“高烧不退”以及宽带的持续投入,视频企业备受盈利困扰,但如今,随着广告业务的成长、宽带成本的下降以及付费模式的成熟,视频企业有望走向盈利。

  规模效应助视频业走出烧钱困局

  据优酷土豆集团11月15日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优酷土豆集团2013年第三季度净收入达到人民币8.577亿元,较2013年第二季度增长14%,将于今年第四季实现整体赢利。

  优酷土豆的现状是视频行业一个“缩影”。长期以来,视频业由于版权费用高企以及带宽成本不菲,难言盈利。但随着优酷土豆的合并,以及今年以来视频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包括爱奇艺、PPS投身百度等,让各家视频企业的规模效应得以显现,从而使带宽成本以及内容成本得到进一步的控制。

  迅雷COO黄芃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甚至抛出了视频业“马拉松赛段论”,称中国视频网站的竞争,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前面几年跑完了第一段,现在刚进入第二个10公里。

  对于视频业的盈利趋势,黄芃解释称,过去视频企业分散耕耘,每一家都吃不饱。并购则令技术加速融合,使得带宽成本下降,并且内容可以合并,单个用户的内容成本也在下降。与此同时,用户数变更多,广告承载量更大,广告收入也随之增加,由此给用户提供的服务品质也得以保证。

  竞争进入内容为王时代

  几天前,沉寂了近四年之久的“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再度出手,搜狐、优酷、腾讯等多家视频巨头联手指向百度,称百度、快播盗版侵权,天价索赔3亿元。

  亲自挂帅搜狐视频的张朝阳称,搜狐每年在内容成本上花费都是在1.5亿美元以上,甚至更高。购买的内容却被快播等以零成本播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真的没有办法继续竞争下去了,因为流量的一半去了快播这样的侵权企业,所以广告卖不出去或者广告卖的收入根本无法覆盖内容采购成本和带宽成本。”

  随后,百度迅速做出回应,称其一直高度重视视频行业的版权保护问题。从2013年6月至今,百度系视频产品封杀各类盗版及不良网络视频内容链接数量超过580万条。百度亦表示,盗版是国内视频行业的共同难题。

  数家企业围攻百度,直奔版权内容,再次印证了版权维权实则是视频入口利益之争。

  人人公司副总裁、56网CEO周娟指出,目前视频行业确实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盗版现象,对内容权利人的利益缺乏足够保护,打击恶意盗版的行为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来说是好事,将更加规范视频行业版权市场,以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她认为,如今优质内容的比拼是视频网站的竞争重心所在,在多屏多终端的发展趋势下,优质内容的价值还将被进一步挖掘和放大,一方面视频网站希望将触角伸向上游,以投资或联合投资的形式获取版权;另一方面,视频网站会继续加大在自制内容和UGC方面的投入,强调内容的独特性、挖掘短视频的价值。

  记者体验

  用户最在乎贴片广告时长

  “受不了了!每看一集都被强迫先看广告,个别网站只有会员才能跳过广告。”用户小陈如是说。

  如今,通过上网或者手机看视频,已是网民的常态。但有不少用户向记者抱怨,称观看视频时,难忍过长的广告等待。可以说,视频播放前的前贴片广告过长影响用户体验。

  来自第三方数据机构DCCI带来的调研结果表明,尽管85%的视频用户可以接受前帖片广告,但是可以接受45秒的只有3.8%。换句话说,当前的45秒,甚至60秒的广告都是在挑战用户忍耐极限。

  信息时报记者通过亲自体验发现,目前国内大多视频企业的前贴片广告主要集中在45秒和60秒,虽然各个网站均设置有“跳过广告”按钮,但记者多次使用此键,却并未成功跳过广告,而是进入暂停状态,或直接跳入广告网页中。记者 何秋养

标签: 视频 效应 行业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