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汽车 > 评论:汽车电商需要从“幌子”做起

评论:汽车电商需要从“幌子”做起

2013-11-15 17:14:13 来源:国际商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又一场轰轰烈烈的“双十一”电商大战落下帷幕,公开数据显示,仅天猫支付宝单日成交金额就达350.19亿元,同比增长83%,而有多家第三方机构预测,“双十一”当天国内十大主流电商的销售额有望突破800亿元。

  相对于家电、服装等传统电商产品,此前并不显眼的汽车电商在今年也进入了集中爆发期,易车、汽车之家及搜狐汽车三家主推的网站,在“双十一”单日总订购额在235.48亿元,为天猫总成交额的2/3。

  然而,不同于传统电商产品,汽车电商的销售是以4S店为基础的,销售成功与否最终还要消费者与4S店之间沟通,因此汽车电商只是订购额,而非成交额。而且即便不成功,消费者网上交付的定金也将返还,违约成本几乎为零。

  这也就引出了媒体对汽车电商“网购身份”的质疑,认为汽车电商更多的是汽车品牌的“网络幌子”。

  如果按照传统网购的理解,即在电脑前完成选购、付款、收货、成交等全部交易,汽车电商的确距离网购还有些距离,因为除了下订单,看车、试驾、金融解决方案、支付方式、送货细节,特别是售后维修等都需要消费者在线下的4S店解决。

  而且传统网购更为常态性,但如“双十一”这样的节日价格让利,汽车4S店可不是天天能做的起的。因此有4S店主就向笔者坦言,由于服务内容复杂、渠道限制等原因,目前在汽车领域网购只能是小试“牛刀”,更多为4S起到了集客的作用。

  不过笔者认为,即便是“幌子”,对于汽车“触电”这样营销手段也是有意义的。首先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年青化,而网购已是年轻人常规的消费手段,相信各汽车品牌决不会忽略这一趋势。

  同时,网购的特点在于削减流通环节,使产品价格较实体店更具优势,这已是如天猫这样的平台电商屡试不爽的促销手段,但将其常态化,还要经历电商、消费者与汽车品牌之间长期博弈,寻求一个平衡点。

  因此在短期内,更可行的营销模式并不是拼价格,而是重服务。因为在传统4S店销售中,“一人一车一价”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而垂直领域的服务却是要求网站有很强的专业性。如要掌握厂商、大区、经销商三级服务的运营构架,拥有各城市精准的汽车实时资讯,构建从认识、产生兴趣到购买的全过程服务产品等等,目的是提高交易转化率。这也是如易车、汽车之家等垂直网站进军电商的关键原因。

标签: 汽车电商 幌子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