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汽车 >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明年推出 两大焦点惹争议

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有望明年推出 两大焦点惹争议

2013-11-01 14:4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作为指导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汽车产业政策》,走在了不得不变的当口。面对中国汽车市场从高速发展走向平稳增长,面对中国汽车企业从国内大步走向国际市场的巨大变化,汽车产业政策被炮轰“不与时俱进”。按照汽车产业政策十年一大改的不成文规定,2014年有望推出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在新政策中,合资企业中外股比、产业重组等成为争议最大的问题。

  50%股比红线破或不破?

  群雄争议难分上下

  放开,还是不放开?这是影响中国合资车企的大事。

  自1994年第一版《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出炉以来,中国汽车业一直坚守着“生产汽车、摩托车整车和发动机产品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中方所占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这一红线。不遵守这条规定则无法获准组建合资整车企业。

  与三年前不同,针对“放开股比”,赞成者变多了,既有跨国汽车巨头,也有收购了海外车企的民营汽车巨头及小型民营车企。

  跨国汽车巨头——福特汽车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表示,股比放开是趋势,对汽车企业是好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大众集团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海兹曼则急于看到这一政策出台。海兹曼称,大众汽车集团正在和一汽集团沟通,希望增持一汽—大众的股份。

  最大胆迈出跨国全资收购的吉利汽车,因为现实利益而拥护开放股比。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董事长李书福表示,尽管从资产属性上看,沃尔沃所有权归中国,但沃尔沃却因外来者的身份无法享受财政补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却激烈反对放开股比。尽管董扬随后表示他并不认为中国汽车企业仍在迷恋、依赖合资,很多企业表现出一定的自主发展能力。从国家层面看,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变。中外合作以后应该还要延续。在延续的过程中,要有一些升级,让中方做出更大贡献,也要让权利和义务更加平衡。

  原北汽控股总经理、现任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成为温和的反对派,他表示,“目前还不是完全放开股比的好时机。完全开放,不一定对国内企业发展有利。”

  曾庆洪炮轰兼并重组

  广汽被“吃药”

  “重组我第一个响应,我第一个上当!”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炮轰兼并重组政策。在他看来,紧跟随政策吃了兼并重组螃蟹的,如今变成了“吃药”者。

  无论2004年版本还是2010年版本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均强调扶持车企做大做强、兼并重组。

  首先尝试跨区域重组的广汽集团,在资本市场碰到了麻烦,不得已多掏约60亿元以实现整体上市。2009年5月21日,广汽集团宣布出资10亿元收购长丰汽车29%股份,一举成为长丰汽车第一大股东。原以为收购长丰汽车不影响广汽集团在A股上市,结果因为涉及(同业)竞争,广汽集团整体上市不得不暂时止步。2011年,广汽集团推出换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的方案,每股广汽长丰股票换1.6股广汽集团的A股股票,如此一来广汽集团方如愿回归A股。

  经历了一番折腾后的曾庆洪表示,要解决问题还需多部门协作。他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不应只仅由发改委、工信部主导,更应包括证监会、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财政部等部委。要不然,政策没有办法执行下去。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