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鞋服 > 美邦“纳米绒”混淆消费者视听遭行业协会质疑

美邦“纳米绒”混淆消费者视听遭行业协会质疑

2014-01-15 09:07:13 来源:京华时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京华时报讯  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邦)去年高调推出一款“新热量纳米绒”的防寒服,号称能够比一般羽绒、普通棉等传统材料升温5℃。然而,这一概念遭到了中国羽绒服工业协会的质疑。协会秘书长董禹灼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邦混淆视听,涉嫌欺骗消费者。昨天,美邦则发表声明,否认误导公众。

  >>美邦

  “纳米绒”能蓄热

  据美邦介绍,“纳米绒”产品的填充物采用了“纳米咖啡碳纤维”这一环保科技材料。但是美邦的相关产品标签中却没有标明这一成分,标注的面料为100%锦纶;“里料”为100%聚酯纤维;填充物为“聚酯纤维/蓄热、改性聚酯纤维”。

  据了解,美邦为此还做过公开实验。实验人员将纳米咖啡碳纤维直接对比普通填充棉、高级羽绒产品常用的80%白鸭绒进行升温测试,看到在同样热源照射下,该填充物可以快速升温,且比其他填充物升温高5℃以上,并且“形成封闭式气囊,能有效锁住热量”。

  >>协会

  存热功能不可能

  “从来没听说‘纳米咖啡碳纤维’这个概念,也没有见过像美邦这种‘蓄热、改性聚酯纤维’标注方式”,中国羽绒服工业协会理事长姚小曼表示,像“纳米咖啡碳蓄热纤维形成封闭式气囊,能有效锁住热量”的说法,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航天服装的保暖材料,价格昂贵,以“纳米绒”一件“399元或499元”的价格来讲,是不可能实现的。

  据介绍,聚酯纤维的成本是每公斤7元,含绒率90%的羽绒的售价是每公斤450元左右。“‘纳米绒’实际上就是聚酯纤维,是化纤的东西,但是美邦却将其和‘绒’相比,往‘纳米’上靠,这其实就是混淆视听”,董禹灼表示,美邦的目的就是偷换概念,“我们也咨询了很多检测单位,美邦宣称的储存热量的功能基本是不可能的,这是欺骗消费者”。

  对于行业协会主动站出来质疑的目的,董禹灼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协会主要还是基于为保护消费者正当权益而发声的。

  ■美邦回应否认误导公众

  昨天,美邦给京华时报记者发来声明表示,“我们在广告中的主要诉求是关于纳米绒保暖效果,并不存在任何误导公众认为其跟羽绒有任何关联的做法。”

  美邦还称,在纺织工业上,“绒”是指综合了纤维、纱线的组织特点再配合染整加工产生的仿生及手感外观效果的织物。比如大家熟悉的天鹅绒、摇粒绒(主要成分也是聚酯纤维)等,“纳米绒就是这类型产品”。

  对于被质疑的纳米绒蓄热功能,美邦解释原理是:将具备蓄热功能的纳米材料(一种新型的咖啡碳纳米材料)跟聚酯一起混炼,使得聚酯纤维也具备了蓄热功能。

  美邦还称:无论是何种面料,其制成的服装产品一定需要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技术规范》才能上市,美邦服饰的纳米绒产品也严格符合相关标准并通过了多地质监及工商部门的检测。

  不过,对于美邦为何将纳米绒和羽绒一起做对比实验以及协会质疑其低成本的问题,美邦没有正面回应,只是称:成本是商业机密不便透露,但并无卖高价问题,事实上,纳米绒产品大部分在200B400区间,低于美邦旗下其他羽绒产品价格。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