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李正芳--弘扬苗医文化 振兴中华岐黄

李正芳--弘扬苗医文化 振兴中华岐黄

2014-05-19 12:30:02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苗药是指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鄂西山地、大苗山脉,黔贵苗山地域及海南山地等生长或培植,再用苗族的独特炮制方法加工后的中草药。同时也指苗族医药文化。

  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疾病、伤害作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医疗经验。他们对致病因素、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等都有较深刻的认识,在疾病分类和命名上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临证处方用药方面,有着许多的独到之处,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成为我国传统医药宝库的一部分。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黔东南州苗医药侗医药发展条例》,进一步促进苗医药侗医药事业快速发展。条例将对苗医药侗医药的传承、研究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推动苗医药侗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更好地为群众健康服务。

  在贵州黔南独山县有这么一位苗医,他擅用传统苗医苗药治疗乙肝和泌尿系统疾病,至1987年开办诊所以来累计为万余病人提供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得到广大患者的尊重和敬爱,他就是李正芳。李正芳出生于中医世家,从12岁开始随父学习苗药,在父亲的熏陶下对苗医苗药产生了浓厚兴趣,1967年他入伍服役,在部队期间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并用中草药为部队病人治病,返乡后又利用各种机会跟苗医专家和前辈虚心交流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继发表关于乙肝的预防与治疗论文和临床经验体会共50余篇,编写的《苗药治乙肝效果喜人》和《治乙肝我走的路》荣获世界学术成果研究院论文特等奖。

  2006年12月被国家中药管理局机关服务局授予中医专家称号;2008年6月受邀参加全国在北京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医名家谈治“未病”暨疑难病治疗学术研讨会》,在会上作《苗药治乙肝效果可喜》的专题发言并受国家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接见合影;2008年9月被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名中医专业委员会授予优秀乙肝名医称号;2008年10月被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授予优秀乙肝专家之称号;2009年7月加入中国疑难病研究协会,任专家技术委员,受邀参加国家组织的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诊所服务标准》,并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诊所服务标谁》(草案)的审议大会。

  李正芳的荣誉和职称还有很多,一走进他的治疗室,两大屋子挂满了他荣获的几十面锦旗和荣誉证书就充分证明了他的医术和医德医风。但这些,李正芳显得很平静,他从来不跟别人提自己的荣誉,患者询问时他也只是淡淡的说:“感谢患者的信任,治病救人是我的本分”。他就是这样默默无闻,执着弘扬苗医文化,用行动践行着医者仁心。在几十年的从医中,他免费救治了很多肝病患者,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重新回到家庭回归社会,连李正芳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接收过他的免费治疗。已近古稀之年的他常常感叹:“时间不够用哇!”他的理想是希望用苗医苗药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务,能让更多的人免受乙肝等疾病的折磨,同时,他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喜欢苗医苗药,从事苗医工作,为民族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据新华网报道: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乙肝、肝硬化和肝癌付出最多社会成本的国家。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7月26日公布,全球3.5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近1亿中国人,全球每年大约70万病毒性肝炎相关死亡人群中我国占近半。我国乙肝报告病例多年来居所有法定传染病的首位,约占总传染病总数的1/3。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杨维中26日介绍,2006年全国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至5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估算全国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约为9300万人。此外,我国每年乙肝新发感染者达10万之多。如何才能让乙肝的感染人数降低、如何才能提高乙肝的治疗效果、苗医等中国传统医学在抗乙肝治疗中如何才能发挥应有的更大的作用?李正芳在思考、在探索、在行动!

  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肝炎日”。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确定的宣传主题是“肝炎早预防,健康更主动”。苗医在治疗乙肝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以李医生为代表的普通苗医工作者也继续在为乙肝事业贡献他们的正能量。我们坚信在一代代苗医人的努力下,苗医苗药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广泛的应用,振兴中华岐黄指日可待。

标签: 文化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