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舌尖上的中国2》(以下简称《舌尖2》)的全国热播,其不仅在观众间掀起了一轮讨论、品味美食的热潮,细心的商家们更是瞅准了这一难得的商业机遇,各类“借势营销”接踵而来。然而,把握时机仅是营销策划的第一步;如何在“借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引导观众的讨论方向,将原有话题的影响力转接至自身品牌?这才是真正考验营销功底的难题。
区别于以往无意识的借势营销手法,借势之后不留下什么资产的窘境,此次王老吉牵手爱奇艺巧借《舌尖2》的影响力,推出了与《舌尖2》题材调性相同的《舌尖上的平衡》(以下简称《平衡》),一经上映就引起了网友们的积极围观与热烈讨论,深究其成功之根本,除了其内容与品牌的双借势,联合爱奇艺平台也是促进其成功的另一大因素。
《平衡》视频链接:http://www.iqiyi.com/v_19rrhudl7w.html#vfrm=2-3-0-1
根据艾瑞网关于《舌尖2》最近一周的网络数据统计,爱奇艺在国内众多视频播放网站上占据领先位置,其中播放量占到节目网络版总量的64%,用户数也占到了总量的32%。优质的作品加上独到的眼光,使王老吉此次的推广大放异彩。
借势营销四部曲
借助于《舌尖2》的火爆热播,以及推广渠道的巧妙选择,王老吉在此次的“借势营销“中拔得头筹。然而之所以能使得王老吉在此次的借势营销中以小博大,实现真正的品牌与内容的双赢,就不得不解读下王老吉的借势营销四部曲:
快速反应:在瞬息万变的数字营销时代,反应速度是制胜的关键。王老吉在《舌尖2》播出前就抛出《平衡》片,在悬念话题讨论上占尽了先机。话题上王老吉更是将观众的视线从辣菜美食逐渐引导至凉茶王老吉,并选择《舌尖2》尚在热播的时间段里进行巧妙的贴片定投,最大化的将品牌及TVC传播出去,其营销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内容为王:“王老吉”遵循了“用户至善”的原则,利用精彩的故事和戏剧冲突,将辣菜与凉茶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呈现出来。其制作的《平衡》无论是在视频取材、故事展开、剧情逻辑等都与《舌尖2》有着惊人的相似,以至于许多观众都误认为其是《舌尖2》新推的一集节目,此番顺势之举很明显是在网罗、贴近、套牢喜爱《舌尖2》的粉丝们。
精良制作:有了完美的想法,更要有完美的执行。此次王老吉诚邀《舌尖2》原创班底倾力打造这条微纪录片,无论从叙事结构、镜头语言,还是旁白文案,甚至配音,都保持了与《舌尖2》一致的精良制作水准,体现了王老吉内容营销的诚意和品牌实力。
资源整合:如今网友的线上习惯已经越来越依赖社交和视频平台。王老吉在比较众多网络视频平台之后,最终选择了爱奇艺,而之后艾瑞的统计数据也证明了王老吉的这一决定是明智的,通过集中的投放,使此次的营销变得更加精准,传播更加有效,资源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节约。与此同时,王老吉更在社会化媒体上进行美食与文化传承的话题炒作,吸引了大批舌粉儿进行线下互动。另据悉,王老吉正在同步筹备一场声势浩大的线下美食活动,作为此次借势营销的落地部分,形成O2O闭环,相信届时必将成为立体营销的又一典范。
品牌与内容的双赢狂欢
此次王老吉《舌尖2》的营销策划,看似只是一次简单的借势营销,实则定位深彻,操作更是进退有序。不仅在内容制作上多方思虑、下足苦工,更是结合了情景营销等手段,在“小”的精力与成本上,成功借位《舌尖2》,博得了极大的成功。握准时机,备足内容,妙选平台,准确定投,各方巧妙借力,使得王老吉在此次的借势营销中得以双赢。
王老吉此次借力《舌尖2》大玩“平衡”之道,不仅让自己获得了极大的营销效益,更为业界树立了“借势营销”的成功典范,让肤浅的无意识借势营销无处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