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旭辉控股(HK.00884,以下简称“旭辉”)集团有限公司发布4月业绩公告。公告显示,4月份集团合同销售金额约15.1亿元,合同销售面积约11.74万平方米,合同销售均价约1.29万元/平方米。
2014年首4月,集团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67.9亿元,同比大增约50%,完成全年目标业绩220亿元的31%。
根据克尔瑞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首4月,16个典型房企业绩增长涨多跌少,目标完成率分化鲜明。典型房企在保持业绩快速增长的同时,旭辉、万科、恒大和碧桂园全年目标达成率也较高,均超过30%。另外,富力和旭辉凭借强劲的增长势头,同比涨幅也均超过了50%。
融资造血充足动力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14年一季度全国房企资金专题报告》指出,目前全国房企的资金面已跳升至“紧张”状态。“2014年开局,房企资金状况一落千丈,由‘偏松’直接跌入‘紧张’,资金形势堪比2011年,压力显著加大。”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部分千亿级房企业绩都上涨乏力的情况下,数量众多中小房企,正在或者即将经历一场大浪淘沙的分化,生存将愈发艰难。因此融资能力的强弱已成为优秀房地产企业的核心检验指标之一。
据了解,旭辉于4月15日与上海农商银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获得30亿元授信额度。4月初,旭辉还获得了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周期一年的50亿元授信额度。一个月内,旭辉便获得境内银行共计80亿元的授信额度,用良好的市场表现和稳健的财务管理获得境内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厚爱”。
从公开数据来看,2012年在香港上市后,旭辉的发债成本由12.25%减低至不足9%。不断走低的负债率和融资成本同时保证了旭辉在速度和稳健之间的良好平衡。
“境内外的融资比例基本上对半,短期贷款原则上控制在30%以内”,旭辉集团董事长林中称,今年旭辉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管理好多元的融资和负债结构,做到财务战略更加匹配旭辉的产品战略。
快速周转稳健发展
一个企业如果仅依靠外界的供给,自身却缺乏成长的能力不仅无法获得可持续的增长,而且还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然而,在多元化和畅通的融资通道背后,旭辉自身的高周转“造血”能力也日益强盛,达到了“内外兼修”的境界。
2014年,旭辉遵循“三高一低”的核心业务战略,实现“高周转、高品质、高价值、低负债”的平衡,追求可持续的、有质量的、安全的快速增长。
“高周转”是旭辉实现快速稳健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旭辉内部秉持 “8611战略”,即8个月开盘、首次开盘去化率达60%、11个月快速回笼资金。绝大部分项目都达到了从拿地到开盘仅需8个月的运营标准,在局部城市,该时间甚至压缩至6-7个月,2013年平均资产周转率达53.4%。
“高周转”战略得以保障和实施,也得益于旭辉精准的产品战略与标准化。旭辉一直以来都坚持“721产品战略”,即首置为主的刚需住宅占比达70%,20%是销售型商办,10%是其他创新类产品。这样的产品结构也被业内认为相当适合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主流形势。
从财务管理上来看,旭辉对资金有着严格管理,内部设立风险预警机制,对资金进行统一调配、垂直管控,强调保有充足现金流,绝不过度负债。截止2013年12月31日,旭辉净负债率为67.6%。
据旭辉相关人士介绍,由于今年首4月融资情况和全国销售业绩良好,并不存在资金压力,今年仍然会遵循“快速增长、均衡发展”的主题。
受今年房地产市场大环境影响,杭州部分开发商出现“以价换量”的降价趋势。去年刚刚进入杭州市场的旭辉,在仅有两个在售项目的情况下,在杭州一季度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排行榜均获得第11位。
据旭辉相关人士透露,杭州两个项目销售目标比较保守,仅占全年业绩目标不足10%。由于项目当前价格符合市场定位,蓄客和开盘情况良好,绿地旭辉城项目还通过推出几套单价约为1.97万元的特价房源,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因此今年对杭州区域的销售非常有信心。
对此,林中表示,市场好的时候不要太乐观,市场不好的时候也不会太悲观,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但杭州房地产市场上已出现部分政策利好的风声,市场信心已出现恢复的迹象,杭州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