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2014中国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即将举行

2014中国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即将举行

2014-05-14 10:20:20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炎炎夏日滑雪登山

  5月17日-24日,当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逐渐进入炎炎夏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滑雪登山爱好者将汇聚于位于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的岗什卡雪峰,参与由中国登山协会与青海省体育局,海北州人民政府、门源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14中国—青海岗什卡亚洲滑雪登山交流大会。这是继去年6月,中国登山协会首次尝试组织在我国高海拔地区开展亚洲滑雪登山运动后,再次选择在岗什卡雪峰举办以培训滑雪登山、雪地搜救等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滑雪登山交流活动。

\

  滑雪登山是一项对于参与者的滑雪技术、攀登技术都有较高要求的户外运动项目。但正因为其融合了滑雪和登山两项极限运动的魅力,在欧美地区已十分普及,而在我国也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参与本次活动的60名队员就来自亚洲的韩国、新加坡以及中国的十三个省市,其中不乏去年已经参与过岗什卡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的老队员,而更多的则是渴望了解和掌握滑雪登山技能,并在高海拔地区的雪峰上挑战自我的新人。

\

  队伍将于17日在西宁集合,18日乘车前往位于海拔3700米处的过渡营地——七彩瀑布,这也是车辆能够到达的最高海拔位置。接下来的几日,队员将在教练的带领下,逐步完成由过渡营地向4350米处的大本营攀登,进而展开由大本营至4700米的攀登和下滑训练。部分水平较高的队员还将尝试向海拔4850米的卫峰进发,并滑雪而下。活动后期,队员将接受雪崩救援技能的培训。

\

  根据这样的安排,队伍每日的攀登和下滑时间平均在4小时左右,高负荷的运动及高海拔地区的极端气候环境对于所有参与的队员及教练员来说都是严峻的考验。为此,中国登山协会专门选拔了包括多位著名登山教练、国内顶尖的滑雪登山运动员在内的优秀教练员队伍来完成本次交流大会的培训任务。我国著名的登山家,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也将亲自坐镇岗什卡,以他丰富的高山经验确保活动的安全顺畅,向队员们传授攀登及滑雪技能。值得一提的是,亚洲滑雪登山联盟主席柳汉奎先生也将参与到活动中。届时,滑雪登山爱好者们将在岗什卡雪峰的皑皑白雪之上共同切磋技艺,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我国近年来在推广滑雪登山运动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亚洲地区所处的先驱位置。

  滑雪登山运动发源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并曾是冬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拥有自己的国际组织机构——国际滑雪登山联盟(ISMF)。尽管因为地理环境、人口特征、经济条件等多方因素的制约,该项目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趋势较为缓慢,但随着整个户外运动热潮的不断升温,民间参与的人群或自发组织的滑雪登山活动越来越多。这项高技巧性、高探险性的项目尤为需要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规范组织。中国登山协会自2007年起开始尝试在国内举办滑雪登山的比赛和交流活动,并多次派员参与国际比赛,交流学习。2011年在青海海北岗什卡雪峰举办的全国滑雪登山交流大会是该项目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参与活动的近50名队员不少已成为国内从事滑雪登山运动的领军人物,在之后的一年中在全国各地通过组织俱乐部活动等形式为推广滑雪登山运动而努力。2014年4月,国际滑雪登山联盟正式成为奥委会成员之一,滑雪登山项目初步定为冬奥会比赛项目。青海海北州成为国家首个举办滑雪登山活动的地区,为国家滑雪登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传授专业的滑雪登山技能,培养滑雪登山专业人才,以老人带新人,稳扎稳打的推进滑雪登山运动的发展,进一步推动大美青海,魅力海北的宣传是我们举办每次滑雪登山的比赛或活动一直坚持的宗旨和目的。尽管目前在国内参与项目的人群范围还相对较小,但我们相信循序渐进的发展会为项目带来更持久的生命力。”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表示。

  已连续两年举办滑雪登山交流大会的岗什卡雪峰位于美丽的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是祁连山脉东段的最高峰,也是青海省登山协会重点开发的三座登山雪峰之一,平均海拔4045米,最高峰海拔5254.5米。5-7月是岗什卡雪峰最适合滑雪登山的季节,平均气温在12℃,雪质松软,视野开阔,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高水平选手都能够找到适合的雪道体验,被诸多在此滑雪登山的爱好者们称之为“盛夏的滑雪登山乐园”。

标签: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