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中集安瑞科控股掌舵人高翔
5月8日(北京) “中集安瑞科获选为富时香港指数及富时香港除H股指数成份股,并自3月24日起生效。”2014年3月初,一则香港资本市场的公告再次引发业界关注。至此,中集安瑞科(以下简称“安瑞科”)被香港恒生环球综合指数、富时香港指数,两大资本市场指标收纳。
回顾过去,2007年中集集团并购新奥集团旗下的安瑞科能源装备控股公司,年营业收入仅为人民币7.7亿元;2013年末,中集集团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5.8亿元,安瑞科作为领军企业,位列《财富》中国500强企业。集团旗下拥有安瑞科CIMC ENRIC、圣达因Sanctum、宏图Honto、南通罐箱CIMC TANK等多个产品品牌。
一家能化装备领域的港股上市公司发展如此之快,恰恰是内地近年来天然气产业蓬勃兴盛的缩影。记者近日得以走进中集安瑞科,近距离剖析这一样本。
源起:并购拓疆
图2:中集圣达因产LNG道路运输装备
安瑞科母公司中集集团以集装箱产业著称,以“资源整合”闻名业内。2007年7月30日,中集集团公告称,将通过旗下公司斥资11.29亿港元,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安瑞科能源装备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从现有业务到燃气能源装备业务的拓展。
是年,安瑞科净资产仅为5.06亿元,上一年度营业收入7.7亿元,净利润0.9亿元。
加盟中集集团,正式开启了安瑞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2008年,安瑞科成功收购荆门宏图80%的股权,壮大了成员企业的规模。随着第五代LPG液化气体运输车的推出,助力中集集团进入燃气能源CNG、LNG、LPG三大能源储运装备领域。
2009年8月,中集集团能源化工食品板块整合完成,涵括15家成员企业的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CIMC Enric Holdings Limited)正式挂牌。
同年,南通中集大型储罐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母公司中集集团旗下荷兰博格工业公司(Burg Industries B.V.)一部分业务——Holvrieka的啤酒发酵罐业务注入到中集安瑞科。
2011年,中集安瑞科加强工程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的提升,于9月19日战略并购南京扬子石油化工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中集安瑞科又以2650.2万欧元,购买德国啤酒厂交钥匙工程供应商Ziemann集团。Ziemann是目前全球啤酒厂交钥匙工程以及糖化车间技术的领先供应商,本次收购将全面提升中集安瑞科在液体食品装备行业的竞争优势。
联合证券分析认为,中集集团通过收购,使现有业务扩展到燃气能源装备业务,集团的罐式储藏运输设备产品线也得以进一步扩充。依托中集集团,安瑞科后市增收、市场前景看高一线。
跨越:国之大势
图3: 安瑞科高压气体储运设备等多产品产销世界第一
“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内地天然气年消费量近1800亿立方,这是外部市场;另一方面,安瑞科较早的预测并布局这一领域,公司CNG、LNG全产业链产品完备,得以把握时机,抢占行业制高点。”谈及企业高速发展的经验,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翔告诉记者。
据统计,2013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同比增长13.9%,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5.4%上升到5.9%; 2014年预计表观消费量将同比增长11%,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增加到6.3%。2013年末,国内加气站累计建站数量同比增长约62%,预计2014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另据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于2012年至2035年在有关输送分配的天然气基建及LNG产业链方面的支出将约为2400亿美元。
专家指出,日益突显的环境问题、雾霾等空气质量问题,以及政府推行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践行可持续发展思路等系列举措,都将助力天然气汽车和加气站行业的发展。
“天然气相关产业是名副其实的朝阳产业。”中集安瑞科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英建说,今后5-10年,天然气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从欧美发达国家清洁能源25%的总量占比来看,中国的市场还很大,中国的天然气产业发展有望持续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助力国内经济转型升级。
高翔表示,仅就当下十分迫切的环境问题,天然气可广泛应用于城市家用车、出租车、公交车以及LNG重卡等。市场的需求又带动了工业生产链、装备链的发展,在安瑞科涉及的经营领域,整个中国市场蕴含着数百亿规模的潜力。
谈及安瑞科未来的国内发展,高翔表示,中国内河船舶存量达几十万条,多数仍使用柴油、重油为燃料,近期国家出台的政策要求推进船舶油改气,内河航运的LNG应用存在较大空间。
高翔透露,内河船舶的产品改造,从柴油、重油到双燃料,船舶用气加注船、趸船生产,以及内河中小型LNG运输船,公司已为LNG船对LNG装备的潜在庞大需求做好充分准备。中国的LNG船发展很可能成为中集安瑞科等LNG装备制造商的下一个增长点。
筹谋:跨国布局
之于母公司中集集团,基于中国优势的全球化运营理念,始终贯穿各大企业。作为集团旗下能化、食品装备品牌中的主导企业,中集安瑞科的国际化路径初具规模。
5月7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天然气汽车和加气站设备展会”在京开幕,中集安瑞科总经理助理杨晓虎一边参加展会,一边用地道的英语联系着国际客户。次日一早,这位颇具国际范的职业经理人已身在日本拜访客户。
2013年,安瑞科海外市场营销成果显著,尤其是东南亚、中亚及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全年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20%。石家庄气体机械美国公司成立,俄罗斯市场得以开拓,实现了首套CNG液压子站的销售。未来,公司将继续采纳积极主动的销售及营销举措,兴建市场信息数据库、促成合作式销售机制及主要客户管理方案,以扩大市场份额。
任英建介绍说,安瑞科现在有18个成员企业和研发基地,业务涵盖了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产业链。同时,北美、南美、欧洲、非洲、中东、澳洲均有项目落地。面对全球市场,我们已经做好了技术准备。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经营和发展,安瑞科已抢占全球领先:高压气体储运设备业务规模世界第一,ISO液体罐式集装箱业务规模世界第一,大型LNG接收站和存储站成为世界知名品牌。
任英建表示,安瑞科已经做好了走向国际市场的准备,不管是ISO标准、欧盟标准、美国的BOT标准、加拿大标准,还是韩国的KES标准,只有满足其标准,才能发展。
“在天然气领域,我们的产品系列是最强的!这就是安瑞科的优势。”高翔告诉记者,在做好装备产业的基础上,安瑞科已经着手拓展工程业务承包、LNG液化工厂承建、井口气回收、大型LNG接收站,以及CNG船舶生产等领域。
高翔透露,另外,安瑞科还将推进LNG罐箱公铁海、内河联运,这一个新的课题,有望为整个行业带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