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坚守52年——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教授钱惠茵

坚守52年——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教授钱惠茵

2014-05-07 15:34:34 来源: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
\

      摄影 秦华

  新华网5月6日电(李元阳、李明、崔静)钱惠茵教授是江苏无锡人,196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儿科专业,同年分配到我校附属医院工作,62岁之年从儿科学教研室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作为返聘教授工作至今,已77岁高龄。

  在52年(返聘16年)的行医生涯里,扎根在卫辉县城里,始终把患儿的需要当成自己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种植到工作中、生活里、生命里,生长成一种习惯,用这种习惯默默守护着豫北农村腹地孩子们的健康,成为河南省人民健康好卫士:

  多少年来,晨曦和夕阳染白了她稀松的短发,秋雾和寒风蹒跚了她坚持的脚步,而始终未能改变的,是她始终为患儿着想的心,是她荷在肩上52年的责任。

  患儿需要咱,咱就有责任给人家看病

  她告诉记者,原本想退休了回无锡老家安度晚年,但总有患儿家属打电话,并不断找上门来:“患儿找到咱,说明他还需要咱,作为医生咱就有责任给人家看病。”加上医院领导和科主任的一再挽留,年复一年,她又为患儿担起了16年的责任。

  按照规定,返聘人员的工作相对轻松些,但她主动要求多承担一些工作:甚至同主治医生一样,每天上班“早到、晚回”。她说,既然返聘了,就要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认认真真工作,多做一点少做一点还不都一样。

  但在“都一样”的选择中,钱惠茵总是选择“多做一点”:分管两个治疗组的患者,一周一次的门诊总会变成两次,坚持在晚上和节假日到病房查看重症患儿,凡重症监护病房有疑难病例,总是随叫随到……“反正家里也没啥事儿,顺便来科里看看又能锻炼身体。”被她轻描淡写的行为,一重复就是16年、5000多个日子。

  钱惠茵认为医学是一门“活”学问,不能仅凭借“老经验”应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这也是对患儿负责。”几十年来,钱惠茵坚持自费订阅《中华儿科杂志》和《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两种杂志;家里的茶几上,总是摆着最新版的《儿科学》本科教材。“这一点我们年轻人都自愧不如。”前来进修的封丘县儿科医生刘一鸣告诉记者。

  一些患儿多年一直找钱惠茵看病,甚至都成了她的“亲戚”。早年下乡巡回医疗期间,钱惠茵和护士赵喜雨成功抢救了一位已停止呼吸的患儿。患儿的父母为患儿取名“惠雨”以表纪念。几十年间,惠雨、惠雨的儿子甚至他们的亲戚、邻居都多次来找钱惠茵看病。一来二往,惠雨一家人及村里的老乡都成了钱教授的“亲戚”。“像这样的亲戚,钱教授有‘一大把’。”科里的医生护士笑着告诉记者。

  “这位老人一辈子不求名、不求利,兢兢业业一辈子。最难能可贵的是,返聘后依然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工作,为医院奉献多、向组织要求少,责任心强,对患儿负责。”该院党委书记李汉臣提起钱教授就由衷地赞叹。

  农民挣个钱不容易,能省则省

  就诊的数量虽多,她总是认真对待每一位患儿。“就诊时先问清病史,然后看看孩子的精神、口腔、咽喉等发病部位,听听孩子的心肺,触摸孩子的腹部,凡是简单的疾病基本上能判断。农民挣个钱不容易,不做检查就能确诊的病咱就不让人家多做检查。”她告诉记者。

  对于病情较轻的患儿,钱教授总是在细心检查后直接“打发走”:“你这个不严重”“吃点药吧,家里都有啥药?有的药就不给你开了”……然后根据患儿情况,适当调整一两样药或者调整一下药量。在开采血化验单的时候,她总是不忘顺便交代:“孩子不到一岁,采指头血,别让人家多花这个(抽血)钱。”

  对于需要收治入院治疗的患儿,她总是嘱咐下级医生,要把患儿在其他医院已经做过的检查单子收齐后记入病历中:能(为患儿)省一个(钱)是一个(钱)!

  一位从鹤壁浚县转来的患儿,其家属提着东西准备好了住院,却被钱教授告知“把家里的药调整一下吃吃就能好”。

  卫辉市小宣哲的爷爷拿着方子去取药:这个老太太看病准,开药不多又便宜,我儿子从小到大有病就找她,现在又轮到我孙子啦。

  有患儿家属在网上这样评论:“钱教授知道咱农民的钱来之不易,从来不浪费老百姓一分钱,让我们看病放心。”

      正确的诊断,在于细心和认真

  钱惠茵的子女、亲戚都不在身边,她生活和爱好的全部就是工作,老伴儿则“全心全意为她服务”。多少年来,她的心里装的都是患儿,对工作异常细心、认真,甚至到了固执的地步,在52年的工作中,她从未出过差错和事故。

  “有些患儿可能去过多家医院就诊,最后将希望寄托到咱们医院。咱一定要细心诊治,做出正确诊断,将孩子医好。”钱惠茵告诉记者,“孩子不能准确表述甚至不能表述病痛,正确诊断不仅在于经验,更多的在于细心和认真。”

  实习学生邹富年敬佩地告诉记者说,早上查房时,一患儿哭闹不止,钱老师只看一眼就笑着对患儿妈妈说,孩子饿了,赶快给他喂奶吧;从一个病房门口经过,一个1岁多的患儿正在大便,钱教授看了一眼就笑着嘱咐:孩子大便还是有点儿干,坚持给他多喝水。

  曾经有患儿张某经北京一家医院和其他医院诊断为淋巴瘤,在化疗过程中病情却逐渐加重。患儿家属慕名找到了钱惠茵。钱惠茵不厌其烦地详细询问病史,并认真做了体格检查、研究了关键的检查结果后,认为孩子可能是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高颅压,并组织了专家会诊。会诊后大家一致认同钱惠茵的诊断。经治疗两周后好患儿病情好转。

  她还常说:“一个医生脑子里应装着患儿的资料,只有这样,当病情发生突变时,才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钱惠茵这样严格要求自己,也以同样的标准严格要求下级医生和实习见习的医学生,甚至不容许他们因粗心大意犯一点一滴的错误。她认为带教医学生就是间接为患儿服务,关系健康,关系生命。

  她还对学生说,要将各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学扎实,把专业学科学透彻:“这能够增强你诊断的准确性。”

  遇到有人动作磨蹭、取东西拖拉,她会狠狠地批评:“医生必须讲究效率,时间对于患儿来说就是生命。”

  后记 :暑往冬来,52年如一日,她医治过的孩子一茬又一茬,从江南的妙龄少女沧桑为太行山下的白发老人,钱惠茵为患儿倾尽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面对赞誉,她却默默后退:对患儿负责是我们医院的传统,我们儿科的每一位医生都和我一样,甚至比我做的更好;

  面对肯定,她说,“为患儿治病,是咱医生的责任;为群众服务,是咱们党员的义务。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点儿事儿。”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