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发展“中国梦”
报到时间:2014年5月13日(周二)上午09:00——21:00
报到地点:深圳大剧院(与会代表签到并免费领取大会资料)
会议时间:2014年5月14日(周三) 上午08:30——12:30
会议地点:深圳大剧院(地铁罗宝线与蛇口线交汇处“大剧院”站即到)
大会主题:项目与金融对接 文化与产业齐飞
大会规模:全国各县区文化局“非遗”管理机构相关人员
参会人员:各县区 “非遗”保护中心及“非遗”管理机构,每个县区可推荐1—2名代表参会
特邀机构:各省(自治区)市(州)“非遗”管理机构参与
主办单位: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
承办单位:深圳市世纪跨越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世纪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深港澳台及海外有关文化投资机构
支持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
会议程序:参会人员免收会议费等一切费用,与会人员5月7日前将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信箱等基本信息用手机短信发送至13823604649和13501366664,或电子邮件发至a13823604649@126.com和a13501366664@126.com,之后组委会将《邀请函》发至每位与会代表电邮信箱;5月14日上午参会代表与领导、演讲嘉宾在深圳大剧院合影留念。
演讲嘉宾:1.国内“非遗”领域权威专家和文化界精英人士
2.两岸四地投资机构总裁
备注:嘉宾名单、简介、演讲题目和内容附加在“邀请函”中
项目征集:真诚免费征集各地文化项目
食宿安排:费用自理,我们可推荐安全、经济型等各类酒店
联系方式:李漯民 香港文化投资基金总裁
深圳“非遗”投资总裁
中华“非遗”民间投资第一人
0755-23813056、82721004(深圳市深南大道6088号“非遗”办公室)
010-62512429、62510706(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1号院)
00852-68521212、68523780(香港尖沙咀德兴街4—6号)
手机:13823604649、13501366664
邮箱:a13823604649@126.com和a13501366664@126.com
专著赠阅:免费赠送每位与会代表以下两本专著
1.《腾飞的软实力——文化、产业、非遗与区域发展》
作者:李稚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香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
2.《人类的智慧圈——“非遗”产业化方法论研究》
作者:张传奇(南阳理工学院,香港文化投资基金首席专家)
2014年5月15日—19日第十届深圳文博会规模更大、影响更广、交易更快、品质更高、投资更实,是我国文化产业一大盛事。以李漯民、李明泽为代表的深圳“非遗”产业投资集团,在李永田教授、李稚田教授、张世贤教授、李季博士、李剑锋博士、张庆祥博士、季燕京博士等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在深圳市文化产业聚集地——福田区文产办的亲切关怀下,目前主要投资以下两个重大项目:①黔东南民族医药文化产业园区(贵州 凯里);②中原经济区“非遗”博览中心(河南 许昌)。
此外,深圳亚太“非遗”文化产业园区和亚太“非遗”总部大厦正委托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进行前期调研、科学论证和框架规划;我们已经并将继续投资和参股具有市场开发潜力的“非遗”项目产业基地,并结合深圳市国家文化贸易基地有关政策,团结了两岸四地千余名各具特色的中华“非遗”资源传承人;并得到了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广州股权交易中心、香港文化投资基金、香港文化产权交易所、乾泰金融服务集团、香港中小企业总会、香港上市公司商会等机构的积极配合,推动“非遗”资源、文化项目与产业资本的对接,我们正在深圳前海筹建“非遗”产业基金和文化银行,可为各地推荐上来的文化项目提供全过程的金融服务。
另外,我们已在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医药、黔南州苗族服饰、河南省平顶山市“非遗”生态农业进行了试点,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巨大社会影响;正在与嘉德拍卖行进行项目对接和业务研讨,将构建全国最大、最权威的“非遗”艺术精品拍卖平台,并委托港澳台第三方评估机构提供专业技术指导;我们还参与了深港投资机构在深圳市福田保税区组建的“深圳市国际文化园区”。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非遗”产业聚集和资本创新发展势头迅猛,从“非遗”资源挖掘到“非遗”项目构建均呈现勃勃生机。我们衷心地感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杨治主任、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文化室朱兵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起草人)、国务院参事郭瑞先生、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王程太主任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互动中,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华传统技艺协会理事长潘行一研究员,香港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基金会主席陈铭贤教授,澳门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会理事长田春阳博士以及两岸四地热爱中华“非遗”的民间人士正在联手传承中华文化和致力于中华“非遗”生产性保护。
我们在盛况空前的“第十届深圳文博会”前一天召开“2014年首届两岸四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旨在推动中华“非遗”产业大发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传承中华几千年最优秀的文化成果,凝聚国内外热爱中华文化的仁人志士,发掘痴迷“非遗”研究的难得人才,开发前景无限但又尚嫌冷落的“非遗”项目。所以,我们呼吁有志之士珍惜机会,共谋“非遗”大业,助推世界文明;我们坚信:本次大会一定成为“第十届深圳文博会”的靓丽风景,必将在每个与会人员的积极参与下取得圆满成功!(备注:5月15日——19日“第十届深圳文博会”,深圳“非遗”产业投资集团在深圳会展中心4号馆往3号馆主通道的4号门拥有相对应的大型特装展位,欢迎参观并进行项目洽谈)。
为确保本次大会顺利召开,大会组委会设立了对接机构,组成人员如下:《光明日报》杨慧峰,《人民日报》人民论坛郝江华,新华社中国图片社赵丹丹,国家文化部直属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岳晓峰,《中国经济时报》张孔娟,香港《中国国际新闻杂志》尹文娟,深圳市河南商会副秘书长赵志国,中国民生银行香港分行李梦菁等。
从今年开始,我们深圳“非遗”产业投资集团将在每届“深圳文博会”上举办一次主题鲜明的“非遗”大会,发表“非遗”宣言,表彰为中华“非遗”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编撰《中华“非遗”年鉴》等。
特此通知!
两岸四地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
201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