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雀巢"收购狂人"狄可为离任 离去前收购步伐已放缓

雀巢"收购狂人"狄可为离任 离去前收购步伐已放缓

2014-04-29 10:33:33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收购狂人”狄可为日前宣布将离开雀巢,转投慈善事业。来自惠氏的张国华,将于5月1日接替他,出任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4月28日,狄可为在正式离职的前一天接受北京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辞职已经酝酿数月,也许有一天会回到商界。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方向,在我的人生中有些偏向,要及时调整。”狄可为对记者表示,离开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家人在一起,也是为了告诉孩子,赚钱不是人生的全部,同时也是为了回馈社会。“不是做的每件事都得和钱以及权力有关”,狄可为说,也许有一天会回到商界,自己做老板,可以不受别人的影响做决策。

  2011年3月,狄可为升任雀巢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主导了一系列收购与整合,先后成功收购银鹭60%股权、徐福记60%的股权,狄可为也由此获得了“收购狂人”的称号。2012年雀巢从辉瑞公司手中收购惠氏营养业务,惠氏中国业务也并入雀巢中国的版图。

  谈及被收购的中国企业的特点,狄可为表示,收购前期有40个备选公司,最后选了银鹭和徐福记。“银鹭起源于福建的农村,非常善于做生意,而徐福记是台湾企业,纪律性很强。” 在被收购的中国公司中,狄可为最看好银鹭,“只有银鹭有潜力成为像娃哈哈那样的公司。”

  有别于在其他国家的模式,雀巢中国的发展模式是充分保持合资公司的独立性。狄可为表示,自己在任期间经常感受到来自总部的压力,要改变合资公司的状态,自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调和总部和合资公司的关系。

  在狄可为看来,跨国公司要想在中国获得成功,唯有主动适应中国市场。“在快消品行业中,为何很多跨国公司不成功,原因是这些公司并没有真正改变,去适应中国,他们做出的是小改革,却没有触及实质的改革。”

  -记者手记

  收购狂人离去前 收购步伐已放缓

  “明天我将离开中国了,离开之前我将带着我的家人去一趟故宫。”尽管狄可为执掌雀巢中国的帅印已经3年多,他却从未去过故宫。狄可为在任的3年,是雀巢中国业务发展最快速的时期。这期间,雀巢大中华区完成了成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华丽转身。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雀巢(中国)要跟得上中国的这个称谓。”狄可为刚上任不久后给自己定下的任务是,未来3到5年,雀巢在中国的销售额将达到100亿美元,成为雀巢全球第二大市场。从雀巢中国的业绩来看,狄可为的任务基本完成:2013年,大中华区业务占到雀巢全球业务的10%。而在2011年,这个数字仅有2.5%。

  对于自己继任者的选择,狄可为表示,理想状态是找到一位既有雀巢经验又对中国市场了解的人选,但是没找到,因此首选还是对中国市场了解。狄可为表示,张国华得到这个职位的主要原因是他在惠氏做的非常好。

  “收购狂人”的离去,也标志着雀巢中国进入“后狄可为时代”。事实上,自2013年以来,雀巢在中国的收购步伐开始放缓,雀巢在中国最近一年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建立研发中心和各项投资上。“收购项目有很多需要消化,雀巢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研发中心,打好基础很重要。”雀巢大中国相关负责人董玉国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对于卸任后留给张国华的考验,狄可为也承认“挑战无时不在”。

  没有留下任何遗憾,已经做了想做的事情——这是狄可为在离开前对自己的总结,“选择是有代价的,关键是看你能不能承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