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杭州网友因隐私问题起诉360,而据法律界相关人士分析,同时种种迹象表明,所谓杭州网友起诉360一案,并非消费者个人行为,而是一系列有组织的恶意诉讼事件。 经了解,原告顾某本人无任何计算机背景,并不熟悉互联网技术,对所涉软件工作原理更是一概不知,但他却对360产品提出了很多极其专业性的技术问题,显然与其身份和专业水平不符。有业内人士分析,“顾某根本就是一个被雇佣的原告”。
据了解,自2013年以来,已经先后已有四起类似的“人为操纵”个人针对360发起恶意诉讼,这一系列案件在“原告无专业技术”、“诉请请求”、“诉状内容”、“证据准备逻辑”等方面,手法完全雷同。 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系列案件,虽然标的额很小,平均仅5万元人民币,但原告的代理律师均名头极大,都是所谓的“大案律师”;在庭审期间,也均是由律师代替原告出庭,进行诉讼和质证等相关工作。
其中,代理顾某出庭的是杭州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头牌律师王某,其在业界被誉为“不到百万律师费的案子都不会接”,该律师同时也是一家互联网巨头法律顾问的同门;代理南京个人起诉360案件的律师孟某,也是同一家互联网公司法务总监的同学;而在网络报道中提及的江西某律师事务所律师蔡某,正是在江西利用其亲戚名义起诉360垄断的律师,其也与该互联网公司颇有渊源。 由此,有业内人士认为,一系列有组织的诉讼事件绝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由于360发布搜索产品触动了互联网行业巨头的利益,这一系列恶意诉讼的行动背后,显然有“黑手”利益集团策划推动。
据悉,上述一系列案件中,大多已被法院驳回或撤诉,各地法院均判定“360不存在泄露用户隐私行为”。其中,青岛邵某对360的相关起诉案件,法院于2013年7月予以驳回,判定360根本不存在泄露隐私行为;南京卞某的起诉案件,也由于原告证据不足,于2013年8月撤诉;2013年底,上海也碰到类似案件,法院经过慎重研究后不予立案。
对此,360方面也认为,有竞争对手抹黑360“泄露用户隐私”,并组织一系列的恶意诉讼事件等行为,其目的就是绑架司法、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目前,针对这种恶意竞争、滥用司法资源的不正当竞争行为,360已经向司法和行政部门实名举报相关证据,要求对涉案的相关法律从业人员进行调查,以维护互联网产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保障网民的长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