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之
书法作品的内容既包涵书法艺术的内容,又有文学艺术的内容,一幅书作的魅力,要看其美学特征及其审美思考和理解后的象征意蕴。所以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感觉和风格形式,更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的表示。从于桂林的书法中,我们能够看到其传统于现代,自然与心灵,艺术与人生,辛勤与耕耘,也看到了他的艺术正进入纯青的境界。
自古以来,凡在艺术上有成就者,无不在传统上下过功夫,对砚耕有着坚强的毅力。清杨守敬曰:“学书者,除了要有天分、要多见、多写之外,还有二要:一是品高,二要学富。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学富则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溢于行间。”桂林从甲骨文到楷书,行草,潜心揣摩,孜孜不倦,在研究、探索、归纳、总结中感悟把握。寒暑磨砺,执着追求。那笔力如刀的金文,精致动人的小楷,潇洒飘逸的行草,不同的书体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宏博多取;灵动的线条看到了他的功底扎实;新颖的布局看到了他的艺术创新。《般若波罗蜜心经》《前后赤壁赋》《岳阳楼记》等这些情动形言之作,把文学性、艺术性、体验性、表现性融为一体,形成了通古今之变,集艺术、感情、灵性于笔端的文化产物,让人从书法中感受到一种高逸的境界与情怀。
书法是一次性完成的艺术,它展示出书家随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技巧工力之美。这种信手挥毫,无意于佳之作,透露出书家学书历程和情趣、修养,品德气质。于桂林好学刻苦,性格稳重,待人热情。其书如人,总是笔随势生,疏密各得其宜,线条灵动活泼,作品能够在传统与变化中结合,继承与自然中洽融,有摆布而又不做作,有古意而又不老套。我想,这正是他书法艺术的最大特色,这也正是学书者所要追求的“古化为我”变格之一。
一位成功的书家,艺术成就的取得,除了广采博取,更离不开其思想追求。文精字美,品高艺深,名淡利泊,用艺术展现人生,这是于桂林的目标;而“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正是于桂林书法艺术的体现,也是他的精神境界和他的艺术境界表露。
于桂林,笔名于乐,江苏沭阳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师从洪丕漠、刘顺等著名书法家,并得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悉心指导。现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国际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硬笔书法家协会、中国青少年书法研究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郑州美院书画研究会创作员等。作品国画《放鸭》、《六塘河畔》、《苏北美景似江南》、《沐城新貌》、《变》参加各类展览。硬笔书法获第二届“长安杯”、“兴华杯”硬笔书法大赛优秀奖。毛笔书法先后获首届海内外书画大赛、蒲松龄杯国际书画大赛优秀奖。在“二王杯”全国书法大赛中获铜奖,“书画篆刻精品展”中获二等奖。选入中国青少年书法精品赴港展,编入《书画篆刻家精品集》、《中国甲骨文书法篆刻大观》、《中国青少年书法篆刻作品精品集》。辞条收人《中日硬笔书法家辞典》、《当代硬笔书法家辞林》、《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