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杭州移动诚意开展4G服务提升活动

杭州移动诚意开展4G服务提升活动

2014-04-15 17:30:48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4G见证改变系列报道之二

  商报讯 (记者 陈颖 通讯员 徐梦瑶) 出差在外时常需要第一时间接收并处理大容量的文件包,以前常要奔走找可以上网的地方。现在有了移动4G相伴,就可以轻轻松松在火车、公交车上办公啦!

  27岁的网络编辑傅佳燕认真地在键盘上敲下了“移动4G让我实现了移动办公”的小故事。 杭州市民中有数十万如傅佳燕这样享受着移动4G带来的生活改变。自2013年12月18日率先启动正式商用以来,杭州移动4G活跃用户数已达到14万户,4G终端用户数达到23.5万户,忙时同时在线用户数达8.19万户。

  杭州移动近期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上万位网友的4G故事。当然还有千余名热心网友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一切只为更好!用户们的祝福也代表了杭州移动的心声。接下来,杭州移动将根据征集到的各方建议认真制定改进实施措施,并严格实施,“欢迎杭州用户继续监督我们,促使我们改进提升服务!”杭州移动相关人士承诺。

  杭州移动4G“粉丝”遍布各行业

  今年三月下旬,杭州移动启动了2014年4G服务能力提升活动,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一时间,得到全城移动用户和热心市民的关注,短短一周时间即收到上万份网友答卷。

  参与调查的杭州4G粉丝来自全市各行各业,有不到20岁的校园学子,有年轻的设计师、网络编辑、销售经理、财务、老师、金融及IT行业从业者等,也有40岁上下的工程师、IT项目研发经理、私企总经理、律师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另外,还有多位60岁以上的退休人士也热心参与,分享了自己使用4G后的心得体会。

  这次活动,也进一步显示了杭州移动4G的魅力:原来移动4G早已深入杭州各年龄段市民的生活,不再是时髦代名词。

  移动4G温情故事打动你我

  “常年在河南杭州两地奔波,发现手机卡无信号但无法在河南跨区补卡。电话联系杭州10086,客服热情帮我安排专员跟进,第一时间帮我补办4G卡,并赠送流量包,还用顺丰邮寄给当时身处河南的我,整个过程还不到2天时间。”

  22岁的个体商户张泽政用朴素的语言,回忆了自己与杭州移动4G的难忘故事。他说:“这是常人很难遇到的尴尬情况,但是杭州移动客服的专业、细心、热忱让我感受到了其他品牌运营商无法提供的温暖。”

  类似的温情故事,或许每天都会在杭州发生,杭州移动的网络问卷调查就像一剂催化剂,引发了大家的无数回忆。

  来杭打拼的年轻爸爸说,自从用了移动4G,可以随时和留在老家的孩子视频聊天了;热情的球迷说,小区的足球比赛通过4G直接传递到大屏幕和网络,让大伙一起乐呵乐呵;忙碌的商务人士说,4G的网速让我体验到移动互联网的魅力,从此可以移动工作、上班及精彩生活;还有网友用移动4G帮助同事成功抢到了外地医院的名医门诊号,让同事的父亲及早就诊……

  杭州移动4G服务提升未完待续

  资费可以更加符合学生消费;资费详情明朗化,及时提醒流量使用情况;加大4G优势的宣传力度,多做优惠活动;完善网上服务业务,不用非去营业厅;提升公共场地和人流量集中地段的4G网速,如商城、车展、医院、公园等……

  针对网友们的热心建议,杭州移动积极制定改善计划。

  比如,4月底前将校园58套餐升级成4G套餐,无需额外再叠加4G流量包,即可享受4G网络,并在5月底前推出符合学生需求的4G终端特惠购政策,降低学生的换机门槛。

  比如,4月底前做好六大流量实时提醒,并增加智能机换机未办理的包月短信提醒,增加即将超量用户、超量用户加油包提醒群发。

  比如,6月底前优化手机营业厅功能,增加业务受理内容,推广流量管家及手机营业厅,方便用户业务查询及办理等。

  另外,杭州移动表示会结合弱覆盖问题,加快网络覆盖脚步,提升网络质量。预计4月底前将覆盖到全市所有乡,6月底之前将可以覆盖大部分村,覆盖面积6820平方公里,人口90%以上,同时力争6月底之前改善杭州大厦等市中心大型商超的网络覆盖问题,这意味着用户不管到哪里,都可用上高速快捷的4G网络。 杭州移动表示,4G服务提升未完待遇,今后将开辟更多渠道持续征集用户和市民建议。

标签: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