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品味“巴马”养生好水

品味“巴马”养生好水

2014-04-15 11:53:08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巴马百岁源全程赞助2014博鳌亚洲论坛

  明朝末期,一群躲避战祸和瘟疫的村民来到了一个叫“那桃”的地方(即如今的巴马百岁源生态景区),见山清水秀,清新怡人,便在此扎营。半个月下来,原本体弱无力的患病村民喝着当地的山泉水,气色慢慢好转,一个月下来所有患病的村民都不药而愈。在此远离战祸的世外桃源定居的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多人都不知不觉度过了自己的百岁诞辰。村民的后代为感谢水神之恩典,在百岁山下兴建圣水台,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祭水”仪式,并称该地的泉水为“百岁源”。

  献礼博鳌 高起点揭开面纱

  日前,巴马百岁源获得博鳌亚洲论坛青睐,成为博鳌亚洲论坛金牌合作伙伴,从长寿之乡来到“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会”现场,为博鳌亚洲论坛与会各国来宾提供全程饮用水服务。值得一提的是,巴马百岁源高能态活性水之前从未进行过相关报道和露出,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惊艳亮相,就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关注。

\

  博鳌论坛被誉为亚洲版的“达沃斯”,为亚洲各国提供了同场交流的舞台,相信中国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经过历练的中国企业也将会创造出越来越多的知名品牌。刚刚面世的巴马百岁源借助博鳌亚洲论坛作为主场,赢得了一致赞誉,这也正如博鳌亚洲论坛相关负责人所言,“博鳌亚洲论坛一直选择与自身相匹配的品牌同行。巴马百岁源被选为指定饮用水,既是对其品牌的认可,更是对其生态健康理念的认同。巴马百岁源有实力作为代表中国的好水接受来自各国宾客的品鉴。”

  据了解,巴马百岁源独特的天然活性水被誉为世界养生第一水,即以高分子能量形态存在的水,里面含有适量的生命动力元素钒、锰、铬、铁、钴、镍、铜、锌等,当这种水经过岩层磁化后,生成了一种微磁场,把水分子切割成极小的水分子团,使水中富含的生命能量能深入渗透至细胞核中,渗透性好、溶解力强,能够快速被人体吸收。巴马百岁源高能态活性水的天然弱碱性水质,更加符合人体弱碱性内环境要求,可以为细胞的生命运动提供良好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让细胞更具活力,有效改善现代都市人、特别是快节奏人群的偏酸性体质。

\

  全国健康饮用水协会主任金日光教授指出:巴马水发源于凤山上游的盘阳河,它时而冲击地面,时而潜行地下,几进几出溶洞,在山峦内部恒温带循环,在山峦深处经过那里全国最强的自然磁场使饮用水得到强力磁化,将水小分子化了,形成由六个水分子组成的正八面体小分子水团。巴马水幅宽在50~70Hz之间,水的小分子化使巴马的水能更好地作用于人体。

  致敬健康 活水出自百岁源

  近期,饮用水行业标准及水源问题争论纷纷、一片混战,伴随着国内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饮用水行业本轮洗牌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有一点可以看到,人们对好水已经有了清楚的认知和要求,那就是,天然纯净的水源和健康营养的水质。

  巴马地处东经107°、北纬24°,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比法国依云、美国布岭、中国昆仑山、意大利索莱、瑞士瑞梭等水源带更具活力的黄金水源带。巴马百岁源的水源地岩溶地形与丘陵交错,北部奇峰叠洞,沟整纵横;中南部坡地连绵,河流蜿蜒,田园肥沃,天然无污染的独特环境孕育了巴马百岁源独一无二的天然活性水。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健康养生应由“饮水”养生开始。健康饮水成为衡量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广州中医药大学药理学教研室主任周玖瑶博士表示:“水是生命之源,不仅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是生命结构的基本构体。”据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百万人口中有74位100岁老人就可以称为长寿地区。而巴马仅23万人口中就有百岁老人81位之多。这意味着巴马每10万人中就有30.8位百岁寿星,远高于每年每10万人中有7位的“长寿之乡”的标准,巴马也因此成为全世界百岁老人人口比例最密集的地方。优质的活性水水源,成为巴马的长寿密码。

\

  贵在点滴 养生迈向新时代

  在国内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下,谁拥有好水源,谁就拥有了饮用水行业的命脉,道和饮用水公司,以“巴马百岁源”高能态活性水为主打品牌,生产基地坐落于巴马长寿圣泉黄金水源带——巴马百岁源生态旅游景区内,具备年产60万吨高能态活性水的能力,是目前广西投资规模及产能最大的饮用水生产基地,也是全国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饮用水生产基地之一。

  巴马百岁源高能态活性水的养生特性,带领饮用水行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领域。众多营养专家一致认为,高活性水有助于提升生命质量,对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水平,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改善身体机能及提升生命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具有养生作用的巴马百岁源,正切合了时代和市场的双重要求,中国饮用水行业也将因此掀开一个新的篇章。

标签: 巴马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