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各大房产平台频频出击,整个房产市场好不热闹。这其中,以赶集网推出的“找房节”最具备可看性。据赶集网透露,承载此次活动的“懒人找房“APP日均活跃用户近10万,每天发布找房意向5万个,月复合增长超过200%,一度在APP-store生活榜中排名前10。刚刚上线的APP,能获得如此漂亮的数据,吸引了行业目光。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活动推广结束后,“懒人找房”APP排名极速直线下跌至100名开外。
活动期间的猛增到活动后期的猛跌,数据反差之大让人费解。难道一次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居然能如此之好?一位资深网络营销专家给出了答案,其实很多数据是可以进行操作的,只要肯花钱,就能获得“漂亮的成绩”。以生活榜为例,就可以通过积分墙的形式进行刷榜,APP下载量便会在短时间内激增。但缺点是花费大,实际用户存留差,只能在短期内营造出“繁荣”的景象,花钱就涨,停止就跌,与赶集网的情况极其相似。
“懒人找房”是否存在刷榜,我们无从考证。但如果属实,原因何在?依笔者看,为再融资造势是其最终目的。
自58同城率先上市之后,对赶集网何去何从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尽管赶集一再强调“不缺钱“,但反观其一系列动作无不都在对资本市场伸出橄榄枝,不禁让人对其账面资金情况担忧。春节期间,赶集网大量广告投放,一时间风头无二,之后的招聘节、找房节,赶集网每次都能交出一份极其“完美”的数据,但是,综合百度指数数据显示,赶集网流量却没有明显攀升,反而与58同城的差距有扩大趋势。
可见,单靠“投资”出来的漂亮数据,只能撑得了一时。且对于疑似陷入资金紧张的赶集来说,更是陷入了“花钱续命”,但却越续越“致命”的怪圈。此种手法能否成功实现再融资,甚至成功IPO,业内人士多不敢认同,反而认为赶集还应从根本上解决商业模式问题。因为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一个更能经得起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企业才是真正有投资价值的,才是能够获得认可与信任的,而这些都是刷榜等伎俩刷不出来的。
积分墙是在一个应用内展示各种积分任务(下载安装推荐的优质应用、注册、填表等),以供用户完成任务获得积分的页面,用户在嵌入积分墙的应用内完成任务,该应用的开发者就能得到相应的收入。积分墙是除“广告条”、“插播广告”外,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提供给应用开发者的另一新型移动广告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