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记寿山石雕刻艺术大师 ————林大榕

记寿山石雕刻艺术大师 ————林大榕

2014-04-08 14:09:24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林大榕,1971年1月份出生,福州人, 1988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益晶学习寿山石雕刻,1989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学习寿山石雕刻,1992年创立滨江石舍工作室,作品因石取巧,引古典文学诗词为题材,以诗入画,意境深远。经常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展出并进行寿山石文化艺术交流,作品多次荣获国内省市大奖。现为国家高级/一级技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寿山石研究会常务理事,市寿山石行业协会理事,一级名艺人,省寿山石十大杰出青年雕刻艺术家。寿山石雕作品《明月松间照》及《火焰山》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

  福州鼓山镇后屿村是寿山石雕的发源地,石雕大师林有竹、周宝庭、林炳生、林发述等人就出生于此。在浓郁的艺术氛围的熏陶下,林大榕自幼喜欢美术,早早的就迷上了石雕创作。由于经常耳濡目染大师们的石雕创作,年幼的他也常常拿着小铲子,小锉刀依葫芦画瓢的进行所谓的“创作”。从此,他就与寿山石雕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8年林大榕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益晶学习寿山石雕刻,后又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发述,1992年创立滨江石舍工作室,作品因石取巧,引古典文学诗词为题材,以诗入画,意境深远。

\

  林大榕的艺术创作实践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吸纳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丰富营养,并将之融入创作全过程,克服了寿山石雕创作题材单一、内容浅显、格调欠雅、急功近利等弱点,走出了一条妙用寿山石自然美,精巧构思,着意表达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蕴涵,突出主题,深化意境的新路。读大榕作品,你会感到他是用心和情在创作,每件作品都凝聚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一块块本是不太起眼的寿山石,一经其手,便点石成金,成为一件件极具个性魅力的艺术珍品。以作品《月下独酌》为例,该作品取材是一块极普通的杜陵石,然而作者妙用石材大胆构思,把经过深思熟虑的创作意图,汇入作品的主题。作者采用夸张手法,把本是夜空的冷月,刻画成一轮带着火红情思的明月,并让之在深山峻岭、古树、小屋后冉冉升起,而后,又让作品中的主人翁,在月下高处,把酒独酌,此情此景,怎不能使人想起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咏句;又怎能不使人进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传神境界?又如作品《风雪夜归人》这虽然是寿山石雕界常见的一个题材,但是作者在这块黑白分明的坑头石上的创作功力却有独到之处。首先,他以黑色为背景表述了夜的苍茫,同时,又用白色部分衬出白雪皑皑的高山、寒舍、小桥与归人,经其着意烘染的妙趣横生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古诗词中所描绘的“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

  艺术历程:

  被聘为福州市寿山石行业协会理事,任期四年(2014年1月——2018年1月)。时间:2014年2月28日

  当选为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会第四届常务理事。时间:2013年2月

  经第四届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组织委员会审核,授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时间:2012年4月20日

  作品《明月照人归》获第七届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金奖。时间:2011年8月18日

  寿山石雕作品《明月松间照》于201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时间:2011年7月11日。

  寿山石雕作品《火焰山》于2011年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时间:2011年7月11日。

  寿山石作品《寒山归客》荣获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中艺杯”金奖。时间:2006年8月

  被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荣誉称号”。时间:2005年12月15日

  经福建省乡镇企业工艺美术系列高级专业技能职务任职资格考核委员会审议通过,福建省人事厅批准确认高级工艺美术师任职资格。任职资格确认时间:2004年01月20日

  作品《明月松间照》荣获福州市第十七届“如意奖”一等奖。时间:2004年12月

  《明月松间照》(石雕)作品,经2003中国福州•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系列展寿山石雕精品艺术展评委会评定,荣获寿山石雕精品艺术专展金奖。时间:2003年9月26日

  作品《暮江随波图》荣获福州市第十六届“如意奖”一等奖。时间:2003年4月

  作品《铁杵成针》荣获福州市第十四届“如意奖”一等奖。时间:2000年7月

  作品《田家归乐》荣获福州市第十三届“如意奖”一等奖。时间:1999年6月

标签: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