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给糖尿病治疗带来新的突破,让患者看到新的希望。但是,优翔专家提醒:并非每一种干细胞都适宜治疗糖尿病,干细胞也有优劣之分。那么,该如何衡量好的干细胞?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参考:
治疗范围——由分化能力决定
干细胞来源的部位、组织不同,可以从功能上分为单能、多能和全能干细胞。顾名思义,单能干细胞即只能分化为一种或相近种类的干细胞,例如成肌干细胞、脂肪干细胞等正是此类。
相比之下,多能干细胞和全能干细胞,则可以分化为较多的组织器官的细胞。以早期胚胎干细胞为例,既然其具备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自然能够分化出所有的组织器官细胞。
此外,很多间充质干细胞也拥有巨大的分化潜能,理论上同样具备分化为所有组织器官的潜能。比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皮肤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纯度——全球专利技术
虽然从分化能力上看,某些间充质干细胞不相上下,然而,决定治疗效果的还有干细胞的数量。也就是干细胞的提纯和培养技术,而此项技术为干细胞应用整个过程中最核心的环节,除了干细胞的纯度外,干细胞活性、增殖力、分化力等指标则共同说明了干细胞治疗是否安全有效。
对于如何衡量干细胞的纯度与质量,我国还没有明确的指标。比较而言,发达国家因为此项技术开展较早,已经形成了明确的规定和参考标准。国际较权威的干细胞机构TICEBA,在应用ABCB5干细胞时能够利用靶向定位,精准分离干细胞,各项指标均超过欧盟标准。
例如:据欧盟药典提供的数据,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均要求≥50%,而TICEBA皆可达到≥90%;欧盟内毒素参数标准为<12EU/ml,TICEBA可达到<0.5EU/ml;最重要的指标,“间充质干细胞与标志物共表达的准确性”据欧盟标准要≥90%以上,TICEBA可达到100%。
安全性——是否致瘤or免疫排斥?
对于安全性的考虑,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评价。
一个是致瘤风险。某些干细胞由于其增殖、分裂过程难以控制。因此很多国家明令禁止使用致瘤风险较高的“胚胎干细胞”。此外,脂肪干细胞和周边血干细胞也存在此类风险。
另一个是免疫排斥。人体免疫系统会主动排斥外来物质,对异体来源的细胞会进行攻击,因此糖尿病治疗时应该采用自体干细胞进行治疗。一般情况由于胚胎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等多采用异体干细胞,会有免疫排斥的风险,而德国TICEBA采用的ABCB5干细胞则为自体干细胞,所以不存在这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