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微信免费打电话靠不靠谱 腾讯提示或存安全风险

微信免费打电话靠不靠谱 腾讯提示或存安全风险

2014-03-27 09:09:34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朋友圈里转发率颇高的一条“微信可免费打电话”消息让不少用户跃跃欲试。昨日,记者从腾讯公司了解到,目前这类微信公共账号推出的免费工具与微信无关,通话过程并不在微信平台上发生,“目前对通话渠道的合法性暂时无法核实”。

  以其中一个名为“免费打电话”的公共账号为例,在关注这一公共账号后,在对话框里输入“bd+电话号码”格式的文字内容,就注册成功,随后就只需要再发送对方的电话号码即可。昨天下午,记者体验后发现,这类公共账号的确能实现通话功能,用户先是会在自己的手机上收到一个“无主叫号码”打来的电话,随后再被转接到通话方,拨通后就可进行通话,不过通话质量并不顺畅,过程中夹杂着不小的噪音。

  而和所谓的“免费打电话”口号南辕北辙,这家公共账号只能提供10分钟的通话时长。想要再打电话,就需要通过银行卡转账,往账户里充值。“免费打电话”的客服人员回复称,因为通话不限本地、外地,价格将低于运营商收费。在微信上添加公共账号页面中进行搜索后,具有类似“免费打电话”功能的公共账号有近20家,流程大致一致,在免费注册成功后通常也都只给了10分钟免费国内通话时长。

  “原理上不难理解,此类网络电话是一种‘流量’通信。”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表示,通过使用这类网络电话,借助于手机电话软件客户端,用户可以将手机的上网流量直接转化和兑现成可通话的语音,而且异地通话还可以避开移动漫游通话费。

  项立刚分析认为,用户使用这类微信公共账号存在风险。“国外有这样的成熟运营商从事网络电话服务,但这些微信公共账号的主体多数只是软件开发者,他们能否拥有完善的运营体系去保障通话质量、用户信息等用户隐私,仍是个问题。”

  昨日,腾讯相关负责人回应,这种免费工具与微信无关,其所宣传的“打电话”功能、通话过程以及通话渠道都不在微信平台上发生,只是利用了微信公众平台发送消息的渠道功能,而通过短信、微博、邮件等渠道也都可以实现这样的发送功能。对于这种免费工具的合法性,这位负责人表示“尚无法下结论”。

  腾讯向用户提示了类似网络电话的风险。“我们建议广大用户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请勿随便向他人分享个人隐私信息,也不要在不信任的第三方平台上输入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漏和损失。”用户如果发现公共账号存在涉嫌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可以在微信安全中心进行举报。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