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明显,这已经不再是一个用微博来社交的时代了,微博越来越变成所有人的信息库和这是一个手机社交APP当道的年代---如果你想跟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地叹人生,你多半是去微信了,既尽兴,又私密。
在我的各种旅行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变化也在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同时发生着:推特越来越多是信息来源,“脸书”毕竟缺乏即时性,等候地铁和公交车的年轻人,更多是使用各种版本的“洋微信”。
比如在日本人当中特别流行LINE,也是只要双方都有无线网络就可以免费通话或发送信息、声音、照片等多媒体信息
在欧美比较红的则是另一款“洋微信”,名叫WhatsApp,除了可以在无线网络状态下通话和发信息以外,还可以点对点发送语音、照片、视频等多媒体文档。
这样“三分天下”的局面导致的结果是,我在手机上下载了3个Apps,和日本(以及许多台湾朋友)用LINE,和西方朋友用WhatsApp,和中国人用微信。
使用下来,最大的感觉是,尽管大家功能基本相似,但在设计的机巧性和预留的商业操作空间方面,中国人还是胜出其他对手。比如,微信的信息贴分享功能,还有用微信发游记的艺景微信游记,都是创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不少有国际化的中国朋友也开始使用LINE和WhatsApp的同时,我身边的很多国际友人也都注册了微信账户,做日常的社交外, 还可以用艺景微信游记实时发游记,实时呈现你的生活环境,让朋友实时分享。
生活在不停的创新变化,我们一直不变的是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