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Q司法大战腾讯诉360反捆绑软件工具“扣扣保镖”案于今天下午在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宣判。本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公众热议。
有一种声音认为,360诉腾讯,输赢都有利于360,360也借腾讯诉讼大做“广告”。但回顾三年来3Q之间的冲突历程,事实上都是由巨头腾讯挑起战火在先,360应战在后。三年来旷日持久的诉讼之战,对360而言实属不得已为之。
3Q大战第一枪,腾讯推出仿制品“QQ电脑管家” 引发360生存恐慌
3Q大战祸起腾讯。为了挤压360生存空间,腾讯推出的一款360安全卫士的仿制品——“QQ医生”(后改名为“QQ电脑管家”),成为了3Q大战的导火索。
360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安全公司。从2006年开始,以查杀“流氓软件”起家到杀木马病毒,到2010年,360已经连续四年为网民提供免费杀毒产品,积累了非常高的用户口碑同时,也将360打造成为中国互联网安全的第一品牌。
此时,中国互联网传统霸主腾讯意识到,360作为一家客户端软件的迅速崛起,对腾讯公司未来的商业地位是一种潜在的威胁。所以腾讯就采取了“习惯”的方式,一款360安全卫士产品的复制版产品“QQ电脑医生”,就此诞生。
2010年2月12日,也就是当年的除夕之夜,腾讯以其QQ升级时默认捆绑的方式,全面推广“QQ医生”这款产品,正式打响了“3Q大战”的第一枪。
当日,腾讯QQ医生更新至3.2版本,界面和功能完全“高仿”360安全卫士,并利用假期以升级QQ的方式大规模强制捆绑“QQ医生”。5月,QQ 医生悄然更名“QQ电脑管家”,产品功能与360安全卫士进一步“趋同”;9月中秋节期间,腾讯QQ发起第三轮攻势,再次在二三线城市静默安装QQ电脑管家,并依靠“抄袭+捆绑”手段大肆推广。
近年来,腾讯凭借自身强大的用户基础和雄厚的财力,通过“拿来主义”屡屡后发制人,“抄袭+捆绑”的推广威力更是屡试不爽。如今,腾讯的业务触角几乎涵盖了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所有服务。腾讯的“拿来主义”对创新的扼杀也一直为业界诟病,暴风影音、开心网、迅雷、联众游戏、人人网等一批创业公司产品,相继成为被腾讯“抄袭+捆绑”扼杀的牺牲品。
绝地反击,360用反捆绑工具“扣扣保镖”直击腾讯软肋
腾讯气势汹汹的大举“进攻”,360瞬间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和威胁。“与其苟活,不如奋起反抗”,360于2012年10月底宣布推出反捆绑工具 “扣扣保镖”,针对腾讯“拿来主义”的推广策略,主打“反捆绑”大旗,开设了阻止QQ查看用户隐私信息、防止木马盗取QQ以及给聊天加速的相应功能。其中 “扣扣保镖”软件工具中最独特的“反捆绑”和“过滤QQ广告”功能,也客观上使得腾讯也无法抄袭。
其实,用户在使用腾讯QQ服务时,IM仅仅只占很小的部分,Q-Zone、QQ音乐、QQ游戏、QQ宠物、QQ会员、QQ秀、QQ网络杂志、QQ三国、QQ滔滔、拍拍……还有众多的功能性产品会伴随QQ即时通讯软件一同捆绑至用户的电脑中,广大用户为此不胜其扰。
QQ的“抄袭+捆绑”策略借助其广大的客户端资源优势,腾讯在互联网的诸多业务四处出击,捷报连连。为此TOM在线CEO王雷雷曾经形象的比喻称:腾讯的各个捆绑功能产品是“插根扁担也能开花”。
由于捆绑行为的巨大好处,腾讯不惜采用强制的方式进行,在QQ多个版本中,其捆绑的产品都是不可选择的被打包下载,直接安装在QQ客户端上,用户的选择权被直接剥夺,对于同类软件或服务来说,露脸的机会小得可怜。
因此,360反捆绑工具扣扣保镖的推出,无疑是直击腾讯的软肋。对此,360方面介绍,用户在自己的电脑上,选择禁用其不需要的“捆绑”产品,天经地义。扣扣保镖所有的行为都是用户主动点击触发的,提升用户在使用该软件时的体验。因此,推出扣扣保镖,是为了360的生存发展,也是尊重用户的选择。
腾讯“二选一”,3Q大战升级,360命悬一线
不出意外,扣扣保镖这款“反捆绑”工具的推出,立即受到了广大用户的欢迎,在发布还不足一周的时间中,就有超过2000万的用户主动下载,这也进一步引发了腾讯的过激反应。
终于,在2010年11月3日晚6时,腾讯官方发布了著名的《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中“一个艰难的决定”,停止向安装了360软件的用户提供相关的软件服务,胁迫用户“二选一”。
腾讯“二选一”声明中写道:明示禁止其用户使用360软件,否则便停止腾讯QQ软件服务;拒绝向安装有360软件的用户提供相关的软件服务,强制用户删除360软件;采取技术手段,阻止安装了奇虎360浏览器的用户访问腾讯QQ空间。
腾讯以自身的垄断地位为广大用户电脑“作主”的做法,顿时激起广大网民的强烈不满,并迫使大量用户卸载了360产品,“3Q大战”也由此全面爆发。
腾讯“二选一”行为,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全球互联网行业都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一个软件生产商可以肆意决定自己软件的兼容环境,人为排斥其他软件。剥夺了用户的自主选择权,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业界公认,腾讯惯常采取的竞争手段就是“抄袭+垄断”。腾讯的行为,不仅使得360命悬一线,更极大地打击和压制了中国互联网业的创新和中小创业公司的生存发展。
工信部叫停,腾讯360分别向用户道歉,3Q大战画句号
“3Q大战”的爆发,立刻在中国互联网产业界引发轩然大波,据统计,近5亿网民被卷入这场风波之中。
2010年11月20日,工信部出面调停,要求两家公司必须立即停止一切损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主管部门紧急叫停两家企业间的对抗行为,当事双方各自认错并向网民道歉,“3Q大战”也就此画上句号。
工信部认为,双方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甚至单方面中断对用户的服务,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业务使用,引起用户不满,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事件发生后,工信部责令两公司确保相关软件的兼容和正常使用,妥善做好用户善后事宜,并向社会公开道歉。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公司,如果允许其不择手段地控制市场,最后受损的只能是整个产业和消费者。因此,目前互联网产业创业环境不好、消费者权益被漠视,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垄断现象的存在。
同时,“3Q大战”也客观上成为了互联网“封闭”与“开放”竞争的分水岭。在经历了3Q大战之后,2011年中国互联网迎来了“开放元年”,腾讯、百度、阿里、新浪、360等众多互联网行业的领先者纷纷推出自身的开放平台,中国互联网创新和发展环境都有所改观。
巨额起诉360不正当竞争,腾讯致3Q大战死灰复燃
本以为在工信部的出面调停下3Q大战可以就此画上休止符。不料,时隔一年之后,腾讯公司未按照工信部要求平息争议,反而通过巨额诉讼再掀事端,腾讯此举再次使得3Q大战死灰复燃。
2011年4月,腾讯在广东省最高级人们法院巨额起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索赔1.25亿,使得原本已经渐渐退出公众视线的“3Q”纷争,司法大战硝烟再起,长达三年的360与腾讯的诉讼帷幕也全面拉开。
腾讯起诉认为,360“扣扣保镖”破坏和篡改了腾讯QQ软件的功能,同时屏蔽客户广告,破坏了腾讯商业模式。
对此,360回应称,推出扣扣保镖,是为了360的生存发展,也是尊重用户的选择。扣扣保镖是个创新型反捆绑工具软件,不涉及QQ核心聊天功能,不会触碰用户的QQ账号密码和聊天记录等;相反,扣扣保镖会大幅度提高QQ账号、密码、聊天记录的安全等级。
2013年4月25日,广东省高级人法院对腾讯诉360“扣扣保镖”案做出一审判决,判定360败诉。
对此,业内众多专家表示工具本身是无罪的。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际红律师表示,360所做的只是提供了一款适合市场需求的、保护用户隐私的工具软件。软件的选择、安装和使用都是在用户充分知情和充分选择情况下完成的,这正是尊重用户、保护用户权益的最大体现。同时,法律不应当保护落后的具有掠夺性的商业模式,腾讯以商业模式受损为由提起诉讼,本身并没有法律基础。
就此,360也将此案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360呼吁,应从立法或司法角度进一步规范互联网的创新与商业模式的颠覆,工具软件产品的管理更应将着眼点放在用户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反对大企业以“抄袭+捆绑”的方式不正当竞争,鼓励创新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松绑”。
回诉腾讯,360再赴3Q战场, 八成网友支持互联网行业反垄断
在应诉“扣扣保镖”案同时,被迫应战的360,为了获得公平的竞争环境,还对腾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提起反垄断诉讼,并追讨腾讯3Q大战期间“二选一”行为对360造成的巨大损失,索赔1.5亿元人民币。此次360回诉腾讯垄断案,也被称为“中国反垄断第一案”
今年3月28日,广东省高院一审判定,即时通讯与微博、社交网络等构成紧密替代关系,而且在全球性市场界定下,腾讯QQ并未处绝对主导,因此腾讯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对此判决,360也向最高院提起了上诉。360认为,一审法院在“腾讯垄断案”中,相关市场的界定(尤其是“假定垄断者测试”的运用)、对腾讯市场支配地位的分析、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多方面存在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上的“硬伤”,就个案而言未能给出公允的裁判。
360方面表示,腾讯在“3Q大战”期间,公然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强迫用户“二选一”,的行为是垄断法中典型的限制交易行为。腾讯的滥用行为使 360损失了大量用户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腾讯垄断案是最典型的严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打击竞争对手的案例,是可以写进教科书的反面典型。
由此,11月26日,“反垄断第一案”360诉腾讯垄断案,也在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再次打响。
对于本案的审理过程,最高人民法院首次通过央视、湖南卫视、新浪官方微博等媒多种媒体方式进行直播,全面发布发布案件审理情况,其重视程度和受关注度,均创国内纪录。
有评论指出,“360诉腾讯垄断案”在中国反垄断法的实施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具有里程碑式的启蒙意义。
在庭审期间,新浪微博还发起了“3Q大战升级你支持哪一方”的用户投票调查,投票当日就有超过28000名网友参与了投票,其中22827名网友支持360,占投票总人数的近81%。网友们表达,腾讯要求用户“二选一”,正是典型的垄断竞争行为,必须给予法律制裁。
对此,360也发布公开信呼吁:联网巨头让年轻人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这场反垄断的标本之战,最后的赢家不是360,不是腾讯,而将是全中国的年轻人、创业者”。
组建反360联盟,阵地战变游击战,致冲突常态化
然而,旷日持久的诉讼大战只是腾讯阻击360的一方面,“3Q大战”之后,腾讯通过入股金山、控股搜狗在业务层面更是针对360层层设防,甚至联手百度共同组建“反360联盟”,打压360的动作也不断升级,从阵地战转变为游击战,也导致了双方冲突的常态化。
2011年,马化腾以近10亿投资金山网络,使之成为反360联盟中的马前卒,由傅胜领军的金山网络不仅从安全到浏览器的全业务领域对抗360,还从公关和诉讼方面不断的骚扰袭击360。
有业内人士做过一个统计,在获得腾讯投资后,金山网络与360之间相互发起了10余起的法律诉讼,大小公关和业务摩擦、口水近百次。
虽然在业务层面,金山网络并没有对360造成多少影响,但毕竟消耗了其大量的公关精力和资源,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360对腾讯的压力。
今年9月,腾讯更是“虎口夺食”,以4.48亿美元入股搜狗,随着王小川的“投诚”,腾讯成为搜狗事实上的大股东。
9月20日,也就是腾讯入股搜狗之后的第四天,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突然发微博,称接到大量用户投诉,360公司未经用户许可,将搜狗浏览器篡改为360浏览器或IE浏览器。搜狗公司随后也发表官方声明继续开炮。
由此,在腾讯盟友体系内,搜狗接过了金山手中的先锋令牌。同时,腾讯、搜狗、金山、百度的“TSJB联盟”已逐渐浮现出来,无论从舆论上,还是产品上,四家公司相互呼应,对360展开围攻。
最为经典的一幕在9月27日上演,360手机助手推出卸载预装应用功能,立刻遭到腾讯、百度、搜狗、金山、小米集体围攻,有媒体戏称围攻“光明顶”。但360并未因此陷入绝境,凭借着对用户利益的维护和需求的把握,卸载手机预装应用功能,立即赢得了业界的一致褒扬。
在媒体和广大用户的支持下,几大门派的立场开始发生了变化,不但围攻停止360,甚至态度都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腾讯、百度迅速调转枪口,纷纷主打“卸载预装应用”,甚至两家的口号均沿袭360的“我的手机我做主”,自此,各大门派围攻一事,突然变成了四海一心,向手机预装应用开战。360 本来是被围攻的对象,现在却似乎成了武林盟主。
这场戏剧性的转变,也证明,用户的需求大于商业利益的追逐,这场360发起的卸载预装软件行动,在主流媒体和用户的推动下,终于使得之前敌意重重的竞争对手也达成了共识。360在与腾讯联盟者的角力中,也占得了先机。
此外,为了抗衡360的高速发展,“安全”则成为了腾讯另一个最重要战略棋子。
在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的最近一次讲话中,更是称安全是企鹅帝国的“国防”:“所有的产品线都应该积极思考怎么样带动安全的份额,怎么样提升安全领域的专业能力和形象,这是希望大家永远要想的问题,否则永无宁日”。
而为了推广其“QQ电脑管家”,腾讯其模仿、抄袭、交叉补贴的标准三步式发展路径可谓体现的淋漓尽致。
腾讯动用包括QQ聊天、QQ游戏、QQ影音等几乎全线产品静默捆绑安装QQ电脑管家,甚至打出“用QQ电脑管家送QQ农场管家守护犬和狗粮”的旗号招揽用户。产品做到需要倒贴“礼物”吸引用户的程度,可见腾讯对其“安全”阵地的用心良苦。
何时回归工信部处理决定?
腾讯帝国的贪婪,不仅仅是对360,更反应在了它几乎试图染指一切互联网服务的野心上,它是中国互联网甚至是全球少有的,产品体系最多、业务最庞杂的互联网公司。
凭借强势的社交关系网络,腾讯几乎是无往不利,“生、死、腾讯”也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年轻创业者三个必须每天面对的问题。
一将功成万骨枯,巨头垄断已使中国互联网产业荒漠化。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市值,虽然已经名列全球前三位,但因为垄断的存在,使得市场价值、用户价值,最后只转换成了几家巨头公司的收入,这些价值根本无法在产业创新、行业发展和年轻人成长中体现——2006年之后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没有诞生一家新的有影响力的网站或公司。可以说,在腾讯的铁蹄下中国互联网创新的荒漠化日趋严重,腾讯所到之处仍然一片狼藉。
值此“3Q大战”三周年之际,360诉腾讯垄断案,也成为《反垄断法》出台六年来,最高院公开审理的互联网反垄断第一案。这意味着,《反垄断法》将不再是笼里的睡狮,而是悬在互联网巨头上方的一把利剑。
与此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在对待民生和市场公平秩序的问题上,也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反垄断,鼓励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有分析指出,其实在工信部出面调停之后,腾讯与360之间的纷争已经早有定论,何时回归工信部处理决定?如何促进市场的公平、开放和创新?如何在竞争中促进产业繁荣和保障用户利益?都成为3Q大战之后,留给中国互联网全行业共同思考的问题。
自由充分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是互联网市场的活力之源,必须旗帜鲜明地鼓励竞争,反对封闭垄断、反对抄袭捆绑;充分尊重消费者的选择权与公平交易权,才能真正有助于督促垄断企业慎独自律。
来源:中国财经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