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山东海化巨亏超11亿 QFII逆势坚守押重组

山东海化巨亏超11亿 QFII逆势坚守押重组

2014-02-18 11:13:46 来源:中国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

 

  自2月18日起,由于公司2012年、 2013年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山东海化(000822.SZ)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简称* ST海化 。其 2013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2894.77万元。在2012年,公司则亏损5.2亿元。

  “2014年,公司的首要任务是要力争全年扭亏为盈。为此,公司要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力争扭转公司严峻的经营形势。”当天,公司证券部有关人士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公司经营每况愈下,先后于2010年末和2011年三季度末进驻公司前十流通股东榜的两家QFII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截至2013年年末,率先于2010年年末进驻公司的QFII——JPMOR GANCHASE BANK,NATIONAL ASSOCIATION已经从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单消失。而紧随其后的UBS AG却仍然选择了逆势坚守。自UBS AG首次现身上榜以来,迄今已近两年半,持股从最初的167.05万股增持到了目前的300.5137万股,位列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东。

  纯碱产能严重过剩

  对此, 华泰证券 一位行业研究员表示,在公司经营情况急剧恶化背后,纯碱行业景气度低迷是公司业绩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公司主导产品所在基础 化工 行业,是众多产品的上游行业,受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行业本身产能过剩现象比较突出,行业竞争比较激烈。再加上国内政策也对碱业上游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大量给茅台、 五粮液 公司配套生产酒瓶的企业产品积压,使得用碱量大幅减少。”该研究员称。

  此前,山东海化多年来依靠其在纯碱行业的龙头地位,公司经营业绩尚可。但是,近两年来,公司经营业绩却急转直下。山东海化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纯碱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2.05%,毛 利率仅为3.88%。

  “截至目前,公司的严峻形势较2009 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未来,行业回暖的关键因素在于,下游需求回升,玻璃行业及其下游 房地产 行业是纯碱的主要需求领域。因此, 宏观经济数据企稳回升是纯碱行业回暖关键因素。”上述华泰证券研究员称,“当纯碱价格每上涨100 元,纯碱毛 利率将提升10 个百分点,公司业绩将上升0.1 元左右。”

  实际上,近两年来,受累纯碱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有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局面。除山东海化外, 双环科技 (000707.SZ)也已预告,2013年1月至12月归属于 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0338.95万元-69621.86万元。而 青岛碱业 (600229.SH)2013年经营性亏损1.11亿元,但因收到青岛市财政局拨付的限产减排奖励资金1.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UBS逆势坚守押注重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公司方面没有正式回应有关重组的传闻,但是,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司在年报中计提的巨额资产减值或是为重组铺路。而UBS逆势坚守亦不排除有押注公司重组之意。

  早在去年10月,山东海化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对白炭黑厂白炭黑资产组、天祥化工厂醋酸乙酯装置资产等存在减值迹象的七处资产进行计提减值准备,约计提5.29亿元,并计入2013年年度损益,使公司2013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减少4.73亿元。

  公司方面称,公司对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证据充分、合理,能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可以使公司关于资产价值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

  不过,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司方面如此集中、彻底地甩掉资产包袱后,为公司2014年扭亏为盈,甚至后续资本运作,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实际上,从公司披露的2013年年报情况来看,公司对上述7处资产进行了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报告期内,公司对出现减值迹象的部分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致使经营业绩受到了重大影响。截至2013年年末,公司计提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减值5.29亿元,致使全年净利润减少5.29亿元。

  此外,在公司主业不兴的情况下,作为山东海化的 实际控制人,中国海洋 石油 总公司近年来频频对山东海化管理层及公司资产进行调整,也引来了市场对于公司重组的种种猜测。

  2013年12月,公司原董事长李云贵辞职,曾在中海油旗下子公司从事多年审计工作的汤全荣随后接任。市场猜测,此举是否在为公司重组做准备。

标签: 山东海化 QEFI

相关报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