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邓中亮:攻克卫星导航“最后一公里”

邓中亮:攻克卫星导航“最后一公里”

2014-01-24 09:30:40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一部《泰囧》曾引爆了人们对于GPS跟踪定位技术的关注,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神奇的”GPS定位技术也有它的短板。2014年1月20日,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做客人民网接受专访时指出,无论是美国的GPS,还是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只解决了室外定位问题,室内定位仍是盲区——由于卫星定位信号强度弱、易受遮挡等环境因素干扰,难以在室内进行定位。而这被业内称之为卫星导航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参观人民网

  “‘最后一公里’瓶颈不解决,其实我们的位置服务想做大、做强很难。”邓中亮表示,因为人们80%时间都在室内活动,比如工作、购物,室内的物品也比室外要多。

  然而,现有室内定位技术如WLAN、UWB等系统虽然实现了局域室内高精度定位,但须布置大量节点,信号覆盖成本较高,指纹库运维难度大,不利于向广域推广,这使得室内位置服务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瓶颈。因此,如何解决卫星导航服务到手机用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摆在了各国政府及科学家们面前。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在邓中亮的牵头带领下,我国成功研制了TC-OFDM定位与通信融合的新型信号体制。依靠这种技术,将大大节约室内定位成本,把现在的移动通信网变成既是一张通信网又是一张高精度定位网。同时,也使我们的手机变得更加智能——既能打电话,又能定位。

  2012年3月,基于TC-OFDM的广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系统在北京邮电大学通过了由多名院士、专家组成的项目鉴定专家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技术形成了几十项的自主知识产权,完成了室内外高精度无缝定位原型系统研制,实现基于基站的水平优于3米,垂直优于1米的校园高精度室内外无缝定位,率先解决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据邓中亮介绍,广域室内外高精度定位系统除了应用于消防灭火应急救援,未来还将逐步应用于特殊人群关爱服务、个人位置导航服务、大型场馆管理,以及商业合作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当老年人突然发病时,准确的位置信息可使救助人员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当学龄儿童走散时,位置信息可使父母及时找到孩子;当你在机场、火车站时,室内定位可使你快速找到登机口、站台;而当你在数千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时,再也不用为四处寻找爱车而心烦意乱。(文/李慧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