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恒华伟业IPO疑业绩增长靠赊销

恒华伟业IPO疑业绩增长靠赊销

2014-01-13 09:09:19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尽管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但从过会之日起,外界对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质疑一直不绝于耳。除了主营业务高度依赖几家电力电网企业,以及差旅招待费远高于同行外,更多的投资者认为,恒华伟业通过延长部分客户的资金结算周期和增加信用额度来进行赊销,涉嫌提前确认销售收入,为公司业绩注水。

  根据恒华伟业此前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和近日公布的招股意向书,从2009年到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369.60万元、9888.68万元、13248.82万元和16477.04万元,四年间增长了277.08%;公司的净利润分别达到908 .70万元、3010 .74万元、4116.02万元和5300.61万元,同期增长了483.32%。仅从上述财报数据看,恒华伟业业绩增速可谓惊人。

  但在仔细阅读分析恒华伟业的IPO资料后,有投资者指出,该公司的业绩高增长疑似通过赊销达成,其 业 绩 可 能 在 过 去 几 年 被 严 重 注水。

  恒华伟业财报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2年,公司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合计分别为1393.33万元、4692.01万元、5885.57万元和8224.11万元,四年间增长了490.25%。数据还显示,2010年末、2011年末、2012年末和2013年6月末,恒华伟业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4639.60万元、5688.30万元、8168.82万元和10995.07万元,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46 .92%、42.93%、49.58%和186.79%。有投资者认为,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恒华伟业的赊销收入占据了营收的相当大比重,存在通过赊销来做大营收的嫌疑。

  “这是拟上市公司冲击IPO前惯用的业绩注水手段。根据此前恒华伟业公布的招股说明书,2010年公司突然放宽了对部分客户的信用政策,这使得在随后几年公司的应收账款不断增加,同时营收也得到了提升。不能不说,恒华伟业有提前确认营收的嫌疑,以此试图掩盖增长乏力的事实。”一位专注上市公司财务研究的财务分析师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恒华伟业选择在2010年后对重要客户延长资金结算周期和增加信用额度,这一时间点相当敏感,因为此后几年正是公司冲击IPO的关键时期,一旦业绩出现增速放缓或者下滑,有可能直接影响恒华伟业登陆资本市场。

  上述财务分析师还介绍,根据恒华伟业公布的招股说明书和招股意向书,公司从2010年1月1日起,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计提坏账进行了变更,其中账龄1到2年(含2年)的计提比例从原来的25%下调为15%;账龄2到3年(含3年)的计提比例从50%下调为25%;账龄3到4年(含4年)的计提比例从100%下调为50%。而从同业数据对比来看,行业对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远远高于恒华伟业调整后的比例,其中大部分公司对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都进行了100%的计提准备。“尽管恒华伟业的招股意向书称,调整计提比例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只有百万元左右,占净利润的比例相当小。但如果如恒华伟业所言,当初就没有调整计提比例的需要。”上述财务分析师提出疑问。

  对于外界的种种疑问,《经济参考报》记者试图联系恒华伟业进行深入采访,但截至发稿时,对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更多企业行业资讯请查阅中国日报企业新闻频道qiye.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