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哈药直销爆2.8亿退款黑洞

哈药直销爆2.8亿退款黑洞

2014-01-03 11:41:06 来源:中国日报网企业频道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作为国内第一家拿到直销牌照的上市公司,哈药直销“猝死”,对整个直销业的震动是巨大的。南都率先报道在2010年10月就将直销业务“放手”给三生的哈药,于上周的公告中正式宣布已停止直销业务,并构成2.8亿的退款“黑洞”。

  而深陷“贿赂门”事件的雅芳,公司最新财报,营收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的2.295亿美元“变脸”为40万美元亏损,并于近日再度火速更换中国区CEO。

  如是两家巨头的哀鸿声中,商务部最新发布了第30张牌照的归属,又已有公司自行宣称第32张牌照已落入囊中。业内人士称,今年或将成为直销行业“外松内紧”的年份,牌照开闸与监管收紧并存,给发展无比蓬勃的行业带来新的变局。

  哈药放弃直销转型实体店

  哈药股份[-1.48% 资金 研报](,)的公告披露,分公司哈药黑龙江销售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哈药健康产业公司在直销运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运作,已于2月16日主动向哈尔滨工商局汇报,且健康产业公司从2011年11月便停止原业务模式,与转型全直销的雅芳背道而驰,开始改推店铺经营模式,预计发生退货损失将达2.8亿。

  消息一出,众皆哗然。记者了解到,早在2006年哈药集团就开始申请牌照,2008年11月终于获批,成为首家进军直销的国内上市公司。筹备了一年之后,于2009年12月正式开始试运行,以3亿的启动资金和152亿的哈药品牌价值谋求100亿直销份额,并力邀被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直销企业CEO”的郑凤强担任顾问。事实上,业内人士麦可(化名)向南都记者透露,虽然呼声震天,哈药也已将直销确立为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一度将此板块提高到与哈药三精、哈药六厂平起平坐的位置。

  “直销是我们新增的一种销售方式,也是我们不可能放弃的一种销售方式。”哈药股份董秘孟晓东此前的表态现在看来已经走样。2月17日,哈药集团宣传部部长高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的直销业务的确处于转型期间,原先的电子商务模式不好管理,未来将改为实体店铺式。这期间,原有的经销商面临转型,有的不愿意做店铺,所以发生了退货。”

  事实上,记者了解到,哈药在2011年10月起就全面停止了其直销业务,此后,哈药一直筹划业务转型。

  哈药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8.65亿元,按照预估的2.8亿元退款计算,哈药将背负沉重的资金压力。哈药股份董秘办人士介绍:“具体的退款发生额还不确定,因此对业绩的影响还不好评估。”

  “因为从国企转型做直销跨度太大,一时思路上难以跟进,试水之后又因跨省销售和奖金制度等负面不断,其作为国企不愿冒着损失品牌的风险下赌,因此有意砍掉直销业务。又因怕经销商不同意,才发生了2010年11月哈药数据库开放给宁波三生,两家拿牌企业正式合作的事件。”麦可称。

  有消息称,哈药与三生合作之后,一度要求经销商拉到下线才能退出,并因此在去年年中就被商务部门要求整改,甚至行内更有传闻,其直接管理直销业务的负责人已因涉嫌传销处于被拘捕状态。

  “正是由于此前遭遇太多负面,哈药在本次号称转型实体店之后对经销商的退出潮才采取了宽松的态度。”麦可表示,只要是退货都照单全收,再加上人工和管理费用,应当还不止2.8亿的损失。

  业内牌照使用混乱

  哈药直销的窘境,却无法抑制整体直销行业的蓬勃之势,尤其在牌照资源再度“开闸”的背景下。上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显示,第30张牌照终于如期颁发给去年7月就由厦门市政府官网发布信息的金日制药。记者发现,该张牌照的服务网点核查备案日期显示为2011年7月2日。

  “去年3月还出现过直销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上出现了天狮的名字后又被撤销,数日后才重新挂上的情况。”麦可表示,相信从去年7月金日获牌到近8个月后才正式公布,其中必有曲折,“或许是网点尚未核查完毕,或许也是因为其过于高调而遭遇斥责。”

  但“高调宣传”在今日似乎早已不成问题,此前山东水立方甚至公然散布拿牌的假消息,而安然纳米则刚刚在官网上公布了直销牌照复印件,显示商务部于1月9日批复了这第32张牌照———第31张牌照花落谁家尚不得而知。

  “自去年12月开始,短短三个月中4张牌照现身,无疑昭示着直销牌照发放终于进入第二个高潮期。”麦可表示,相比2006、2007年初期的连发19张,2008年的3张,2009年和2010年的各2张显示出政府方面极度的谨慎性。“这一局面从2011年的4张开始有所改变,尤其是从第29张牌照开始,提速态势明显。”但其强调,多方消息均称,今年将有一张外资和一张本土的牌照可能被吊销,种种揣测甚嚣尘上。“暂时想不出会有哪家外资‘遇难’,即使是行贿事件不断升级的雅芳,而本土企业不规范的何止一家。”麦可透露,某公司因频繁与非拿牌企业联盟,已被称为“第二商务部”。而另一直销公司拿牌即是为了曲线将资源转售给某外资直销公司,也已引起关注。“年前就已有一家2007年就拿到牌照的直销企业老总被拘,今年或将成为直销行业大力加强监管的年份。”

  “安利2011年业绩应该超250亿,完美在115亿,无限极105亿,玫琳凯75亿,新时代65亿规模。”麦可向记者透露最新统计数据,称鉴于大多数直销公司不愿透露自己的真正业绩,实际销售额估计还不止这个数。而在上周末刚刚在澳门举行的多达1.2万人参与的玫琳凯领袖会议上,玫琳凯大中国区总裁麦予甫则向记者表示,从1999年到2011年其在华业绩增长多达55倍,今年则将建立新的分销中心、进行二期工厂扩建,并合资组建专门的彩妆公司,使得在华年投资额再创新高。并寄望在明年玫琳凯成立50周年之际,超越美国本土市场成为全球第一。“毫无疑问,中国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