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企业资讯 > 万达"双骄”助力武汉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万达"双骄”助力武汉文化旅游经济发展

2013-12-22 17:32:41 来源:扬子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近日,由万达集团投入数十亿元巨资倾力打造, 选址于中国中部大都市武汉的两个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万达电影乐园及汉秀在武汉万达嘉华酒店举办了开幕倒计时365天的启动仪式。这两个项目不仅是万达集团进军文化旅游产业迈出的坚实步伐,同时也是万达助力大武汉不断提升武汉国际化水平的重要内容。万达集团整合全球资源,正在国内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万达电影乐园与汉秀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制作整合了诸如全球顶级电影特效制作公司ILM, 世界顶级舞台艺术大师弗兰克·德贡先生, 已故北京及伦敦开闭幕式艺术总监马克·菲舍尔先生等行业大腕,联袂为武汉人民及到武汉旅游的国内外游客奉献融合尖端科技和丰富文化元素的多维度震撼体验。
    打造城市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支撑大武汉振兴
    作为复兴大武汉的重要支撑,成为一个城市的城市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必须有三个重要前提,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张春河教授认为:首先要有现实意义,即大幅提升城市旅游人数,旅游综合消费及满意度。对于一个非传统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如何爆炸性提升旅游价值和吸引力,此次万达电影乐园及汉秀落户武汉将成为重要的标杆。
    其次,“新骄傲”要有城市文化认同感,能够成为谈资。例如世博之于上海,奥运会之于北京……在本质上这种“新骄傲”更多体现的是一个城市别无我有的独特感和自豪感。万达电影乐园和汉秀这两个项目具备先天优势,因为迄今为止国内外其他城市尚无如此高水平的同类文化产品。
    第三,从标准来说,成为城市“新骄傲”的基础是“建筑奇观”,但同时必须要有足够的“文化底蕴”。仅仅在建筑造型方面夺人眼球,只能称之为地标性建筑却无法成为城市“新骄傲”的谈资。万达电影乐园及汉秀作为世界级的创新文化旅游项目,既具世界级大师量身设计的亮眼外观,也有尖端科技承载的创新文化形式,相信必然会成为武汉人的新谈资,大武汉的“新骄傲”。
    总而言之具有文化底蕴的“建筑奇观”是新骄傲基础,这种建筑奇观所带来的城市文化认同感是微观层面的“新骄傲“,项目所带来的旅游人数,消费乃至税收、就业等现实内容是宏观层面的 ”新骄傲“。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文化旅游项目需要以科技为引擎,以文化为引领
    作为支撑城市旅游转型的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需要有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表现形式,而创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则要有创新性的高科技来作为保障。 在海外很多成功的文化旅游项目早已成为一个城市的象征,最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拉斯维加斯的“O”秀及环球影城,两者均是以高科技为创意核心,以文化作为吸引民众驻足的表现形式,成为全世界旅游爱好者来到当地旅游的首选。
    万达电影乐园是万达集团于中国武汉建造的全球唯一的全室内电影主题乐园。该项目汇集全球最新顶尖电影娱乐科技,致力于带给每一位观众无比震撼的现场体验。对于这个项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我们要把迪斯尼、环球影城等国外先进的东西在这个项目上进行创新和提升。不是简单模仿国外而是将中国故事、中国人物与世界最新的电影娱乐科技相结合。”
     “汉秀”是全球最新的秀文化代表之一,无论是投资规模、现场效果还是科技含量都远超世界其他著名秀。“汉秀”以中西合并的方式,对娱乐文化作了最新的演绎。既传承了中国楚汉文化的精髓,又借助全球流行的秀文化为演出形式。它揉合了舞台剧、杂技、水上芭蕾、跳水等多种表演形式,运用了水幕、独一无二的大型飞行屏幕、高科技的舞台机械等科技化机械设备,并通过声光电的运用,辅以量身定制的拥有可移动座椅的舞台建筑,形成了非常戏剧性的科技呈现,让机械跳舞,让科技融入表演,充分发挥剧院硬件设备的展现力,体现出娱乐表演中从未有过的惊人魅力。
     文化旅游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
    武汉作为中国中部城市,在打造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多样化的旅游项目,而万达电影乐园及汉秀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相信此类以科技为依托,以文化为引领的旅游项目能够为武汉带来源源不断的游客,助力大武汉的崛起。
万达集团从2005年开始涉足文化产业,经过七年的厚积薄发,于2012年成立万达文化产业集团。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用文化强国、用中华文化影响世界”的愿景由此落地。
\
万达电影乐园&汉秀开幕倒计时仪式
\
万达电影乐园&汉秀开幕倒计时仪式活动现场合影
\
德贡先生在活动现场讲话
\
戈登先生在活动现场讲话
\
刘亦菲与姚贝娜在活动现场-图1
\
湖北省文化厅副厅长陶宏家在活动现场讲话
标签: 万达 助力 武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63511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关于我们      互联网举报中心     防范网络诈骗      联系我们
视听节目许可证0108263      京公网安备110402440035号 京网文[2011]0283-097号     ICP:20100000002731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网络110报警网站

企业新闻[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 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联系电话:010-86351199  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contact@chinadaily.com.cn